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想基层强和安,就要从源头上打破基层履职的桎梏束缚,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下好“减负”和“赋能”双手棋,推动基层减负减到实处、减出实效,真正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赋能前行。
“减”要顾当下更要“管长远”。减负,重在减掉不应承接、不能胜任、不切实际的问题。多角度、多维度、全覆盖摸排梳理基层基本履职事项,明晰基层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推动干部在职责事项清单的指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基层减负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力整治基层文山会海、“繁文缛节”等形式主义,有效防止层层加码问题倾向,切实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让基层“大车”轻装简行,让广大领导干部把更多时间用在为人民办实事、好事、要事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赋”要求实效更要“接地气”。赋能,则重在增赋履职尽责、实干担当、为民服务的底气。编制履职清单,关键是让清单规范化,要严格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强化向基层赋能的资源保障,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基层,赋予基层干部与其职责范围相匹配的职权,让基层干部有更多底气、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同时,要树立重基层、重实干、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精准识别“躺平”干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有效畅通干部“能上能下”通道,真正做到“有为者有位”,让基层干部有劲头更有奔头,激发基层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的热情。(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委组织部:于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