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优化干部推荐考察方式,用好大范围谈话调研这个有效手段,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对干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广大组工干部应坚守公道正派的本质要求,用好干部考察“观听谈审”四字诀,考实察准一支“信念如铁、本领如钢、作风如磐”的干部铁军。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深入观察履职能力,做到“观表窥里”。“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干部考察之“观”要聚焦重大改革任务,经常性、近距离、多角度、有原则地接触考察干部,既看“一时”也看“一贯”、既看“显绩”也重“潜绩”。经常到征迁现场、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等“火热一线”进行大范围调研,常态化开展无任用推荐,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的重要标准,精准识别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干部,坚决不用华而不实,搞“形象工程”的干部,以“火眼金睛”让“真金”在烈火中显形。
“询于刍荛,广开言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做到“兼听则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考察之“听”既要听领导同事的“认可度”,也要听群众的“满意度”。要重点听取单位“一把手”意见,了解干部政治品质、工作实绩,推荐理由应包含“正向推优”和“反向揭短”,研判干部“干了什么”以及“能干什么”;也要多角度印证同事评价,多听“管他的”“他管的”同事评价,善听“弦外之音”,善辩“话外之意”,了解干部“八小时以内”的干事劲头、业务能力;更要有代表性地征求群众意见,针对性深入包靠社区、监管服务对象,多听街头巷尾的民间议论,从其日常处事和对待群众的态度,了解干部“八小时以外”的为人品行、廉洁作风。
“循名责实,验事察绩”,多维谈准现实表现,做到“去伪存真”。“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干部考察之“谈”应紧密结合民主推荐与民主测评情况,不能轻易相信“廉价表扬”。要引导谈话人员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及时抓住谈话中的重要行为和性格特征,进而“刨根问底”。谨防“一好到底”的泛泛而谈,需逐一追问工作事例、成果成效加以佐证,多方印证确保客观真实,做到以事察人、依事鉴人。同时要善于“察言观色”,从“欲言又止”中捕捉信号,在“顾左右而言他”时探寻真相,切实增强考察谈话的穿透力,提高考察评价的精准度。
“悬衡设规,严查细核”,精准审核个人事项,做到“明察秋毫”。“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干部考察之“审”要按“凡提必审”原则,扎实对档案及个人事项进行任前审核,从严开展问题查核、取证工作,对疑难问题专题研判、从严处理,切实把牢干部“入口关”。同时应建立纪委、统战、卫健、信访等部门“联合会诊”机制,综合运用纪检监察、信访线索等各种监督检查成果,做到多方比对、多维验证,确保考察结果全面客观、真实可验,有效防止干部“带病履职”“带病提拔”。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委组织部: 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