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央积极规范基层证明事项,明确无依据的证明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出具,不少地方也出台配套政策为基层减负,这着实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好举措。然而,在现实中却仍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企业和单位要求村民到村、社区开具诸如“婚姻关系证明”“贷款证明”等,这使得村干部左右为难,村民也只能无奈遵从企业的要求。这一情况清晰地表明,“减证便民”要真正落地见效,仍需破除数据壁垒。
“减证便民”的出发点在于减轻民众负担,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民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当那些缺乏依据的证明不再被要求出具时,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实际的服务和建设工作中,民众也能更顺畅地办理各项事务。但部分企业和单位的不合理要求,无疑是在这一便民举措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
从企业和单位的角度来看,他们要求开具证明或许出于自身风险管理或者信息获取的需求。但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很多信息完全能够通过合法且更权威的渠道去获取。比如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系统能够确切地提供婚姻关系信息,金融机构也有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来判断是否给予贷款,而非需要一份来自村、社区的证明。这种舍近求远、舍本逐末的做法,反映出的是数据共享机制的不完善,也就是数据壁垒的存在。
要破除数据壁垒,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积极推动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应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平台,将各自掌握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例如,民政、公安、金融等部门可以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共享公民的身份、婚姻、信用等相关信息。如此一来,当企业和单位需要这些信息时,可以直接从相关的权威平台获取,而无需让村民再到基层开具证明。
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引导。不仅要让企业和单位明白过度要求基层证明的不合理性,也要让民众清楚自己在信息共享时代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对于那些仍然坚持不合理要求开具证明的企业和单位,要给予相应的监督和处罚,以保障“减证便民”政策的有效实施。
村干部呼吁相关单位明确开具证明要求,这是基层的声音,也是推动“减证便民”的关键。只有破除数据壁垒,让各部门、企业和单位之间的信息畅通无阻,“减证便民”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高效、和谐地发展,民众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便利。让我们齐心协力,推倒数据的高墙,让“减证便民”的阳光洒遍每一寸土地。(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