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十一团医院成功开展一例腱鞘囊肿切除术。手术由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麻醉科下沉专家李亚东与骨科一病区张晓锐医生主刀,共同为患者伍先生实施。
手术过程中,李亚东医生控制麻醉药物剂量,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与此同时,张晓锐医生分离并切除了病变组织,整个手术过程流畅、高效。在手术团队的紧密配合下,病变组织被成功切除,手术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在术后恢复阶段,十一团医院院长何文平高度关注患者情况,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蔺秀兰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精心照料,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术后各种情况,确保患者术后状态平稳。
此次十一团医院与阿拉尔医院下沉专家携手,成功实施十一团医院首例二级手术--腱鞘囊肿切除术,标志着十一团医院在医疗技术合作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也是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承担医共体建设任务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团场连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边疆群众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医共体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和缩影。
党建引领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医共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自2024年8月印发相关实施方案后,积极开展“党建引领-健康同行”活动,医共体25个党支部与25个团支部下沉连队,通过义诊、走访入户等形式送医送药、随访宣教。截至10月底,885人次参与活动,服务11988人,入户随访重点人群11463人次,随访三四级手术患者516人次,12404人接受健康宣教。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将党支部考核纳入绩效考核,开展多项党建工作,包括交叉检查督导、培训、党课讲授等,发展党员队伍,完善党员管理,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此外,通过选树典型、支部共建等方式,带动团场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9项,形成共建互促发展格局。
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升级
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医院加快提升团场医院二级服务能力。2024年选派多批次专家赴七团、十一团等医院开展督导,七团、十一团医院二级服务能力提升显著。同时,对其他团场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督导。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组织团场医院中医骨干培训、卫生员集训,选派人才学习先进经验,牵头医院中医科下沉坐诊带教,使团场医院中医门急诊患者大幅增长。区域急诊、急救体系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以牵头医院为急救中心、团场医院为急救站点的医共体区域急救体系,卒中与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团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尽管牵头医院人力有限,仍加大优质资源下沉力度。截至2024年10月底,累计固定下沉高年资医师17人,柔性下沉261人次,帮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项,选派骨干提升团场医院管理能力。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团场医院门急诊、出院患者、床位使用率、手术量同比增长。同时,积极推广5G+AR远程会诊技术,远程会诊394例,成功指导救治多例危急重症患者。此外,借助浙江援疆资源,多批次专家帮扶团场医院,部分团场医院争取到“小组团”医疗援疆,选派人员外出学习先进经验。
公共卫生服务扎实推进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医共体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方面,强化医防融合,与疾控中心联合制定实施方案,疾控中心选派人员交叉培训,促进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衔接。另一方面,统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专家参与惠及众多居民。扎实推进兵团社区人口健康信息管理系统试点工作,实现慢病管理全流程闭环,双向转诊准确率和有效率较高,随访机制健全。同时,推进家医随访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使用数字家医随访成效初显。
自2024年5月-10月利用双向转诊平台上转141人次,下转60人次。转诊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地治疗,转诊的准确率和有效率均达到80.91%。自2024年7月-11月,牵头医院利用双向转诊平台推送出院患者1624人次,各分院完成随访1364人次,随访率达83.99%。
连队卫生室建设全面强化
在连队卫生室建设上,医院采取多项措施。组织医共体170余名连队卫生员开展培训,提升其诊治和转诊能力。印发星级评定方案,评定17个五星级连队卫生室,激发卫生员工作积极性。完成卫生室医保医师注册,保障接诊开药合法性。各连队卫生室全部精准配足配齐了120种以上的药物,涵盖了常见疾病治疗、慢性病管理及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多领域药物,为基层民众的日常健康需求筑牢坚实后盾。同时,连队卫生室积极拓展医疗服务范畴,大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为基层医疗注入新活力。
医共体建设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举措。展望未来,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医共体将在党建引领下不断探索创新,持续优化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赵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