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三问”于民 写出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时间 :   2024-11-04 18:0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振兴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层治理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在研究政策、开展工作时要主动问政于民、倾听群众心声,问需于民、顺应群众意愿,问计于民、汲取群众智慧,交出一份不负历史使命、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要主动问政于民,以民心所向为笔,写好为政答卷。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是不是务实,工作是不是有效,群众的声音是最直观的反馈。要广开群众言路。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鼓励群众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广泛利用信访工作、网上民声、举报电话等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从中发现问题、回应关切,切实让群众有参与感、获得感。要尊重首创精神,引导群众主动谋发展、找路子、想主意,努力为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及时发现总结好做法好经验,让群众成为政策最重要的受益者、最主动的参与者。要满足群众期盼。“民之所望”就是“政之所向”。研究政策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解决切身利益的难事,多推动群众期盼的实事,多谋划利在长远的好事。


要主动问需于民,以民生所系为笔,写好为民答卷。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员干部应永远围着群众的需求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学会“群众语言”。群众的土语乡音中充满了“烟火气”,蕴含着“大道理”。党员干部要经常与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大白话”侃大山、拉家常,实打实地说真话、说实话。要了解“群众生活”。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多去群众家中看看喝的什么水,吃的什么饭,炕头暖不暖和、房子牢不牢固,了解群众的生产劳作情况,掌握群众的教育医疗条件,帮助群众解决最急最难最需要的问题。要熟悉“群众工作”,群众工作要对着人去,群众在哪,我们的工作就要跟到哪。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群众立场研究工作,在群众角度看待问题,将心比心、换取真心,真正获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要主动问计于民,以群众智慧为笔,写好时代答卷。李强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提到,“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有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基层情况了解得越详细,开展工作就会越具体越实在,要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去基层一线了解基本情况、鲜活案例。要拜群众为师。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群众的感受是最真实、最直接的。要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朋友,多听多学多问多想,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接受群众批评。群众有批评、有牢骚,就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到位、不满意的地方。面对群众的批评,要认真查找根源、分析原因,多想想群众为什么不满意,多问问群众有什么想法,真正把群众的意愿作为我们开展工作的着力点。(山东省海阳市徐家店镇党委: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