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下沉"
时间 :   2025-02-22 14:0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陆庭灿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时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有的把"下基层"等同于"走过场",满足于拍照留痕;有的把"听民意"简化为"填问卷",止步于数据收集;还有的把"解民忧"异化为"作秀表演",热衷于媒体报道。这些现象折射出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的淡薄和宗旨意识的弱化,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实现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下沉"的深刻转变。这种转变不是工作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执政理念的全面革新。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街巷,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中察实情、听真话、解难题。要摒弃"官本位"思想,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事当家事。


 主动下沉的关键在于建立常态化机制。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明确下基层的时间要求、任务清单和考核标准。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党员干部每周至少安排一天时间深入基层,每月至少解决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即接即办、限时办结。通过这些制度安排,确保党员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要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销号处理。推行"群众点题、干部解题"的工作模式,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建立群众评议机制,定期组织群众对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与干部考核、评优评先挂钩。


 践行群众路线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把群众路线作为终身必修课。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群众工作方法,通过建立网上群众工作平台、开通民情直通车等方式,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要注重培养群众工作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


 新时代赋予群众路线新的内涵,也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使命,才能真正做到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从江县宰便镇人民政府:陆庭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