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广阔的消费市场。元旦春节临近,将迎来火爆的“消费高峰”。一些不法商家和个体经营者,趁机把那些伪劣假冒的“山寨食品”大量运往农村进行兜售。尤其是偏远农村和山区更是“热销地带”。由于“山寨食品”充斥农村市场,以假乱真,鱼龙混杂、忽悠百姓,农村消费者很容易上当受骗。对此,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做好检查排查,坚决堵死“山寨食品”包围农村的后路,倾力优化农村市场秩序,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农村消费市场安全。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步伐日益加快,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提高,农村消费市场也日趋活跃繁荣。各地农村都陆续办起了规模不等的乡村超市,农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活日用品、食品、肉制品和儿童用品比较齐全,而且价格比较便宜,农民不出村即可买到。
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这些乡村超市除了大宗商品需要去县城和市里采购外,大多数食品都是来自本村或邻村个体“小作坊”加工生产的。例如。糕点、面包、饼干、熟肉制品、油炸食品、儿童食品等,还有一些属于“三无产品”“仿制品”。有的已过了“保质期”还在削价出售。这些物美价廉、包装精致,且来自不同渠道的“山寨食品”,每到节期销售旺季,数量、品种会更多。突出的问题就是质量无保证,存有食品安全隐患,危及群众健康安全。对此,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力,对农村个体“小作坊”、乡村超市和集贸市场,要经常进行检查和排查,尤其是节日期间,更要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区域食品安监责任制。对危及群众健康安全的劣质假冒的“山寨食品”,要及时清理销毁,依法关闭和取缔“三无产品”的经销网点,莫让农村超市和集市沦为山寨食品的“避风港”“集散地”。同时,要谨防一些商家打着“送货下乡、供应到家”的幌子,把库存积压、销售不畅的商品销往农村市场。对购买劣质食品、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充分发挥所在乡镇和村庄的专职食品监督员作用,实行分片负责监管,重点严把超市“进货关”和“销售关”,规范商品流通渠道;农村超市业主要自觉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消费者破除“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传统陋习,把住“病从口入”关。农民消费者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法治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让“山寨食品”无处遁形。要大力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和动力,不断优化公正公平的消费环境,确保城乡市场活跃繁荣、秩序井然、安然无恙。(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