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场跨越山海的国际“加冕”,让寄托着中华民族情感记忆和美好愿景的传统佳节更添分量、更暖人心。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不禁让人感慨一句“何以中国?”
承道如接穗,从“五千文明华夏韵”中读懂“文化中国”。作为中华民族习俗、精神、美德、价值观的传承载体,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重要体现,其成功“申遗”,标志着我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树起了一座重要里程碑。千百年来,我们对文明的叩问不曾停歇,如同日前开展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溯源寻根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脉络清晰、绵延不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厚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基,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身体力行携手共赴,助力文化麦穗“青黄相结”。要增强文化自信宣传教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丰富“文化遗产日”“文化大家说”等活动载体,凝聚全社会探索文化、认同文化、传承文化、保护文化的强烈共识。要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教育,积极运用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坚持与时俱进,深化文化“两创”,探索传统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挖掘具有指导性、生命力的优秀文化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呈现新气象。
兴民若惜金,从“岁稔年丰粮满仓”中读懂“美好中国”。“国潮”庙会兴盛、年货购销两旺、旅游经济“燃爆”,春节绝不仅仅是日历本上的一个数字,热气腾腾的“年味儿”见证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折射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正如2025年乙巳蛇年春晚设计的“巳巳如意”全新纹样,春节寄托着广大人民祈求“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景。民安则天下安,民富则国家富。做好新时期民生工作,需要我们以掘金探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聚焦群众关切、坚持问题导向,谋划务实举措。要“一盘棋”推进,深入研究民生领域各项改革举措的内在关联,推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各项改革举措耦合互融,助推改革效能叠加倍增。要“分重点”突破,扎实做好推进教育公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重点民生工作,以点上突破带动整体提升。要“小切口”落实,紧盯群众的身边“小事”、心中“难事”重点发力,积极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拓展,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外交似和羹,从“百花齐放春满园”中读懂“开放中国”。一年前,春节已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走进了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该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裹挟着和谐、团圆、喜乐、包容等美好价值,消弭了文化差异和隔阂,在所到之处激荡起不可替代的情感共鸣,留下了“中国红”的独特魅力,这与中国外交“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广阔胸怀不谋而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向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所致贺信中强调:“中国期待同各国携手创造有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向世界提供稳定性和正能量。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主动对接融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完善推进“一带一路”共建机制,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鲜活力。要积极推动国际秩序变革与完善,深入参与卫生健康、气候变化、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全球治理,全面加强国际传播效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济南市章丘区委组织部: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