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考察时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要求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持续为基层减负。打好基层减负攻坚战持久战,为基层“解绑松捆”,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既是持续改进党风政风的必然要求,更是为基层治理“增效赋能”的有效途径,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真正实现基层减负不“减责”,干部松绑不“松劲”,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解“权责模糊”之绑,以列好权责“单子”卸下肩上“担子”,让基层干部“手中有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承担着社会生产发展相关的所有事务,是落实党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基层权责不对等、权责边界模糊以及责任随意“扩大化”等问题,直接导致工作任务要求“层层加码”、督查检查“泛化问责”,抑或出现工作失误后“一打了之”等现象的产生,使基层干部“苦不堪言”。要使基层干部从“能力有限,责任无限”的错位中“解脱”出来,就必须严格划定各级各单位权责边界,厘清职责权限,细化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任务清单,坚持为基层“减事项”“减牌子”“减证明”,使基层干部从繁杂冗乱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负好该负的责任,处理好力所能及的事务,把所有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干事业上。
松“力不从心”之捆,以加大赋能“力度”强化基层“力量”,让基层干部“心中有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基层事务千头万绪,但往往面临人员力量流失、资金政策短缺、干部素质能力不足、基层治理水平不高等客观限制因素。要切实为基层工作的开展解决后顾之忧,就必须将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一线倾斜,不断统筹加强镇街干部、村(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各方面基层工作力量,及时广泛开展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并为基层提供充足有力的工作经费保障和其他激励保护政策,在强基础、固基本中实现“提能壮马”,全维度为基层治理“增效赋能”,让基层干部在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厚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干事创业“热土”。
除“单打独斗”之缚,以凝聚社会“智慧”增强减负“质效”,让基层干部“身边有伴”。“孤则易折,众则难催”,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不单单是某一层级、某个领域或者某几个人的事,基层事务也不可能仅仅依靠基层干部的力量做到至臻至美。要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就要在坚持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心骨”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政府机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既要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基础的村(社区)组织体系,又要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发挥好管理社会事务的主体作用,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全社会凝聚起强大的基层治理合力,从而推动基层干部负起应负之责,担好应担之任,将时间和精力进一步投入到为基层干实事、为群众谋实利上来,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王琳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