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文学”,时下流行语,用来形容那些文不对题、不知所云、模棱两可、打太极式的媒介信息,其特点是“说了又好像没说”。“废话文学”运用在网上冲浪、日常生活里或许可以起到“调味增趣”的作用,但如果要毫无边界地运用到材料写作中,则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材料中融入“废话文学”其实是一种“耍小聪明”的行为,乍一看材料写得行云流水、洋洋洒洒,实则经不起任何推敲打磨,给读者看得“云里雾里”。“听君一席话,如读一席话”,这类行为背后反映的是执笔者为了完成而完成的写作出发点,既没有调查研究,更没有总结思考,不仅会使一篇材料失去应有之义及基本功能,在浪费了读者时间和精力的同时,更会使执笔者陷入“惰性思维”,懒于思考、疲于创作,即便写出“数量”,也写不出“质量”,难以达到提高文字功底、练就写作本领的目的。
要“沉下心来”,思考悟本质。写材料于多数人都是一份“苦差事”,没有人是天生能写、会写、爱写,更多地“笔杆子”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的磨砺出来的。一篇好材料,应该要做到简明扼要、主题突出、要点明确、思路清晰,执笔者要找准切入点和侧重点,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能持有自己独到见解,而不是一味地引用别人的观点,吃别人嚼过的馍。一篇材料只有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多说“实话”、少说“废话”,才能引发读者思考,激起思想共鸣。
要“俯下身去”,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材料是我们汇报情况、请示方法、交流信息的媒介,无论是撰写长篇调研报告,还是短篇信息,如果缺乏调查研究,平日工作中不注意积累素材、总结经验,纵使辞藻华丽,然而当掀开“面纱”,也不过是空洞乏味的内容在“嫁接拼凑”,毫无“内涵”可言。只有通过实地调研,见“真景”、听“真话”,了解掌握第一手实情,下笔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写出一篇言简意赅、内容丰富、有启示意义的好材料。 (沧源自治县委组织部:李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