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基层干部作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承担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工作面临着任务繁重、资源有限、权责不匹配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持续为基层减负,实现精准减负,已成为必然要求。
精准识别痛点,以“粉骨碎身全不怕”之势直击形式主义顽疾。基层减负的首要任务是精准识别减负的痛点。当前,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文山会海”问题严重,出现了“重痕迹轻实绩”现象,过多的文件报表和会议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难以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减负首先要从减少文件报表和会议数量入手,切实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减负工作流于形式,确保减负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优化权责配置,以“绝知此事要躬行”之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基层减负不仅要解决“文山会海”问题,还要关注基层干部的权责匹配问题。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小马拉大车”现状和“权小责大”的困境,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明确基层干部的权责边界,制定并完善责权清单,赋予他们必要的资源和手段,减去不应由基层担负的事项。通过优化权责配置,让基层干部有权有责、有权能担,从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基层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
强化制度保障,以“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心推动减负工作常态化。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来保障其持续推进。通过事项清单、职责清单等正面、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减负长期有效。要加强执行力度,确保减负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要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对执行不力、敷衍塞责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强化制度保障,推动减负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基层干部能够真正从减负中受益。(李宗佳: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于河街道东毕家村党支部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