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AI能否终结“文山会海”
时间 :   2025-04-13 09:2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期,一些地方仍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问题,表现为重会议轻实干、重分工轻实效,甚至出现空转低效、“假大空”发言却无实干方案的现象,只加压而不赋能。随着AI工具的普及,多地试点“智能办会”“AI纪要”,技术能否真正破解形式主义困局,值得深入思考。


“文山会海”是形式主义的新表现,受“开会即履职”惯性影响,尽管中央强调为基层减负,但部分地区仍深陷其中。AI技术介入,看似带来解决方案,实则考验治理现代化深层逻辑。破除“唯过程论”政绩观,重构以实效为本的行政文化,才是治本之道。


AI在解决会务痛点上有所作为。语音转写工具借助先进语音识别技术,将会议语音快速准确地转化为文字,并通过智能编辑大幅压缩纪要篇幅。自然语言处理能学习大量数据和预设算法,自动生成落实方案并删减重复议题。这不仅提高了会议记录效率,更能促使会议内容聚焦关键问题,优化决策流程。以某省直机关为例,应用AI系统后会议频次大幅减少,可见其对控制会议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效果。但仅关注会议时间减少不够,技术应促使组织者思考会议必要性,当筹备成本趋近零时,为留痕而开的会议便难以生存。


然而,“数字形式主义”问题不容忽视。技术可能沦为高级“化妆术”,如伪造讨论和凑参会人数等。其根源在于权力运行和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部分领导将“重视”简单等同于“多开会”。


破局关键是用“制度算力”匹配“技术算力”。要建立监督评估机制,确保AI会议效益评估系统与“放权基层”“实绩考核”等制度紧密结合。比如,明确评估指标和标准,定期对会议效果进行评估,对违规行为严肃追责。深圳某区将“会议效益评估”纳入KPI,浙江推行“会议配额制”,都是有益尝试。AI压缩会议时间后,腾出的精力应投入“现场解难题”。


如今处于“AI整风”节点,我们要摆脱“以会议证明存在感”的路径依赖,让每场会议经“数字理性”和“制度理性”检验,“文山会海”才能真正消退。(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