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采取精准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流动党员如同候鸟一般,来回奔赴,基层党组织要着力在人员摸排、服务、作用发挥上下功夫,推动“候鸟型”党员“流入”变“融入”,做到“流而有家、流而有依、流而有为”。
建强组织堡垒,让流动党员无畏“无家”之寒。“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候鸟型”党员归心似箭的关键,只有牵好组织这根线,才能让流动党员“隔地不隔心”。要充分摸清本地区流动党员底数,建立信息台账,做到“进出”有数,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等原则,打造流动党员服务驿站,为流动党员搭建“新家”,让流动党员“漂泊有港湾”。加强在外流动党员沟通联系,建立“线上”微信联络群,为每一名流动党员“连上线、接上头”,通过“远程教育+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多种方式,以菜单形式定期向流动党员推荐各类学习课程,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思想“不掉线”。
精细关爱服务,让流动党员无畏“无依”之寒。“后方无忧,前方无畏”。党内关怀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流动党员独在异乡为异客,心心念的是家的温暖。要做好坚强后盾,当好“服务员”,以“小服务”彰显“大关怀”,为流动党员办好“暖心事”,不断增强流动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依托流动党员服务驿站,打造“一站式”服务阵地,推动“暖心服务”向基层一线延伸,摸清流动党员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套餐,推动帮扶服务向精准问需转变。针对流动党员家中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建立“一对一”关爱机制,包联帮扶流动党员家庭,切实为流动党员解决“后顾之忧”,让党员“离乡不离情”。
搭建干事平台,让流动党员无畏“无为”之寒。“一名流动党员就是一面流动旗帜”。流动党员在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能,是重要的人才资源,但部分流动党员因缺乏有效组织,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要充分激发流动党员先锋意识,根据流动党员行业、类型、岗位等特点,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组织引导流动党员在本行业本岗位上履职尽责,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中积极作为。要强化“引凤归巢”,鼓励引导流动党员利用自身人脉资源,赋能家乡建设,真正让流动党员化“被动”为“主动”,变“流出”为“反哺”,把“乡愁”“乡情”转化为助力家乡发展建设的务实行动。(中共胶州市委组织部:马洪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