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锚定了方向。新形势下,切实贯彻好《规划》各项规定,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组织部门与各级党组织应精准定位使命,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在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量上“出实招”,挖掘“接地气”的鲜活素材。当前,传统“一锅煮”的培训模式,往往难以契合每一位党员的成长需求。要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和基层实践相结合,引导党员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要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因“时”施教,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党员实际需求,了解党员在工作推进中遇到的痛点、难点,设置专题培训班,充实师资教材,保证培训的“质”。要加强改革创新、丰富培训方式,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设置案例导学、实地践学、交流互学等方式,切实增强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党员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在严格党员日常培训管理上“动真格”,打造“冒热气”的教育场景。党员教育培训重在日常、贵在经常。坚持“全周期”培养,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全周期管理机制,保证党员经常性教育形成完整闭环,加强对党员的跟踪教育,根据党员不同成长阶段和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培训计划,实现党员教育的全覆盖、常态化。实施“精准化”培训,在内容上,要紧密结合党员的工作实际和思想状况,突出政治理论、业务能力等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在方式上,要创新培训手段,综合运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落实“严要求”管理,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对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强化纪律约束,严肃培训纪律,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在促进党员培训成果转化上 “求实效”,锻造“办实事”的党员队伍。党员教育培训旨在引导党员用理论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以学促干,各级党组织应建立“理论学习+业务实训”双轨机制,将权威教材作为必修课,同时针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发“定制课程包”。强化实践锻炼,积极搭建实践平台,组织党员投身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与民生项目,将培训所学的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运用其中。通过实践,促使党员把理论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切实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完善考核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对党员培训成果转化情况进行量化与定性评估。重点关注党员在工作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业绩的提升以及群众满意度,激励党员主动将培训所学融入日常工作,锻造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党员队伍。(中共武城县委组织部:张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