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中,扫墓人拂去碑前落叶;阡陌上,踏青者细数枝头新绿;河岸边,孩童们嬉笑着放飞纸鸢。清明时节,这个连接生死、沟通天人的传统节气,蕴含着破除形式主义,为干部减负解题的独特思路。
扫墓扫去“重痕积弊”,破除形式主义沉珂。“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擦拭墓碑青苔、清理坟茔杂草的清明传统,洽与整治基层顽疾形成精神共振。曾几何时,在基层填表格成了主责,按手印代替办实事,基层干部的案头总是堆砌着一人高的材料报表,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这些信奉“痕迹至上”的迷思正是压垮基层干部的“稻草”。只有连出重拳整治“痕迹主义”,重构“群众满意才是真政绩”的评价体系,才能像清明扫墓般清除形式主义的“荒草杂树”,让“痕迹管理”回归“实效管理”,卸下基层干部肩头无谓的负担,从“材料专员”变回“跑腿小哥”。
踏青踏入“乡野田间”,倾听基层一线心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古人有清明踏青“走百病”,在山水间感受自然脉动;今人有减负进乡“走基层”,在调研中体会基层实感。上级部门要深入基层部门进行调研,要杜绝“键对键”的云端调研,严查走马观花的“打卡式调研”,才能打破基层干部“微信步数造假”的怪圈,真正理解基层工作的不易。基层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用“脚底沾泥的调研”取代“会议室里的空谈”,用“家长里短的交流”代替“晦涩难懂的政策”,才能像清明踏青感知春意般触摸到真实的民情。
纸鸢放出“松紧之道”,减负更要张弛有度。“豪家游赏占头船,趁得风轻放纸鸢”,清明时节,那漫天的纸鸢都是由一根根丝线控制,线绷得过紧,风筝难以高飞,线放得太松,风筝就会失控,基层减负同样需要把握这种“松紧之道”。杜绝形式主义不是“大撒把”,为基层减负也不是“撂挑子”,更不是盲目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像放风筝那样,该紧的紧,该松的松,既要给基层干部们划清纪律的底线,明确基层的职能权力,又要留足创新发展的空间,可以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一张一驰之间既可以保证基层干部的手脚不会被“风筝线”所束缚,也不会因为“风筝断线”而失控。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古人的治理智慧愈发清晰可见。为基层减负不一定是做减法,但一定是给基层干部的初心做加法,让为民服务的本真回归如清明雨后般澄澈。(山东省诸城市委组织部:单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