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让“干多干少不一样”成为鲜明导向
时间 :   2025-03-25 14:3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年终评优“轮流坐庄”,工作实绩变成“印象分”——这类传统考核的弊端,正在被浙江永康的改革实践打破。据《中国组织人事报》,3月24日报道,当地推行“人事共考”机制,用积分量化干部实绩,79名优秀干部因此获得提拔。唯有让考核标尺清晰可见,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躺平”现象,让“干多干少不一样”成为鲜明导向。


量化考核,让实绩“看得见”。过去干部考核常陷入“雾里看花”的困境。永康将平时、专项、年度考核转化为具体积分,就像给工作装上“计步器”:走访企业加2分,解决难题加5分,拖延任务扣3分。这种“日清月结”的计分方式,使干部每项付出都有回报。一位乡镇干部坦言:“现在加班不再是白干,系统里的积分就是硬道理。”


动态跟踪,给实干“加把劲”。改革的关键在于打破“一考定全年”的模式。考核组直接到项目现场跟岗,用“三看”甄别实绩:看进度表、看问题单、看群众评。开发区干部小陈的晋升就源于此——他负责的产业园提前三个月完工,系统自动生成“攻坚克难”加分项。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让干部清楚知道“干什么能得分,怎么干得高分”。


能上能下,对躺平“亮红牌”。改革后最明显的变化,是混日子成本变高了。去年有3个部门因连续季度积分垫底被约谈,2名科级干部因“基本任务未达标”调整岗位。与此同时,32名高分干部获得奖金,9个单位因整体表现突出被通报表扬。“现在不是要不要干的问题,而是怎么干得更好。”一位基层公务员的感言,道出了制度倒逼产生的“鲇鱼效应”。


永康的实践给我们三点启示:考核必须具体到人,避免“大锅饭”;数据要实时更新,防止“临时抱佛脚”;结果得真用真调,杜绝“纸上改革”。当前,各地都在探索干部管理新路径,但无论什么方法,核心都要回答好一个问题:如何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唯有如此,才能激活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