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以教育培训之“精”绘就党员成长之“新”
时间 :   2025-03-11 14:0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罗登翠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以系统性、创新性和实效性为鲜明导向,为未来五年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一规划的出台,不仅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部署,更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深刻洞察与战略远见。


一、多元融合:打破时空壁垒,激活学习动能

《规划》强调“广开渠道”,通过线上线下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学习矩阵。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党建公众号等平台打造“云端课堂”,突破传统培训的时空限制,使党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知识;线下则整合党校、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通过沉浸式研学、案例剖析等形式增强实践体验感。这种“虚实结合”的模式,既顺应了数字化时代的趋势,又保留了党性教育的厚重感,有效解决了部分基层党员学习资源不足、形式单一的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出“鼓励党员自主选学”,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激发内生动力。这种尊重党员主体性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培训的灵活性,也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党员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成长空间。  

 

二、精准定制: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规划》将“精准”作为核心原则之一,要求党组织深入调研党员需求,依据工作性质、能力短板等差异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例如,对基层党员侧重政策执行与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对领导干部则强化战略思维与决策能力的提升。这种“因材施教”的理念,跳出了以往“一刀切”的培训窠臼,确保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此外,《规划》提出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重大决策部署及时融入课程,凸显了教育培训的动态性与时代性。例如,结合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设计专题课程,能够帮助党员在“学以致用”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所学即所用”。  


三、长效保障:构建闭环机制,护航持续发展

党员教育培训并非短期工程,而是需要持续发力的系统性工程。《规划》从硬件投入、政策激励到反馈机制,构建了多维保障体系。例如,通过将培训表现与考核晋升挂钩,激发党员参训积极性;通过动态收集意见优化课程设计,形成“培训—反馈—改进”的闭环。这种制度化的安排,既强化了组织的约束力,也体现了对党员成长的人文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特别强调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通过典型宣传、经验分享等方式,将教育培训从“任务”升华为“风尚”。这种文化层面的引导,有助于在全党形成崇尚学习、追求进步的价值观,为党员的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四、以教育之“新”铸就信仰之“坚”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的出台,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次重要创新。它既是对传统党员教育模式的突破,也是对党员主体地位的重新定义。通过多元融合、精准施策和长效保障,这一规划不仅为党员成长绘制了清晰的路径,更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各级党组织需以“钉钉子精神”落实《规划》要求,让每一名党员都能在教育中淬炼初心,在实践中践行使命,共同书写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的壮丽篇章。  (惠水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罗登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