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减“负”不减“赋”
时间 :   2025-03-11 11:0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继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更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去年以来,中央多次公开通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稳步落实,让广大基层干部在感受到关怀和鼓舞的同时,清醒认识到:为基层减负,减的是负担,不减的是“赋能”。


“减负”与“赋能”同频发力。为基层减负,减掉的是形式主义的桎梏和束缚;为基层赋能,主要是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减负”解决的是“没空干”的困扰,“赋能”解决的是“干不动”的问题,“减负”是基础,“赋能”是目标,二者同心同向、相得益彰。对基层干部反应的“人少事多”“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问题,要坚持扩权赋能,推动权随责走,将更多编制资源、社会资源和管理权限下放基层,赋予基层干部相匹配的权责,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效率的双提升。


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相继做出精文减会整治“文山会海”等硬性规定,但部分地方对于“基层减负”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不发“红头”发“白头”,不发正式文件便发函等现象依然存在,导致“文山会海”变异反弹,如果不加以纠正,任其存在发展,减负效果必将大打折扣。要与时俱进,警惕形式主义老问题、新表现及隐形变异问题,持之以恒做好简政减痕、精文减会,真正把应减之负减下去,让基层干部从“千条线”“千颗锤”中解放出来,真正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本职中“大展拳脚”,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赋能是管根本、利长远的保障。减负,减的是量,求的是质;赋能加的是劲,增的是效。为基层减负,不能“一减了之”,忽视对基层干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有效畅通干部“能上能下”通道,让基层干部有劲头更有奔头。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好职务与职级并行、带薪休假、心理健康等制度,以“厚爱”解决干部后顾之忧;搭建干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导师帮带等多位一体干部成长平台,增强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为民服务一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和能力。(济南市槐荫区委组织部:王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