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这一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年轻干部既要怀抱“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主动,更要保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清醒自觉,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先锋。
以理论武装夯实信仰根基,在深学细悟中筑牢“压舱石”。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年轻干部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把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作为终身课题。从《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光芒,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犹如精神火炬,照亮了前行道路。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生动实践,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壮阔画卷,诠释着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伟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年轻干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通过参加“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参与“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教学等方式,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正如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所启示的,理论学习需要“甘之如饴”的精神境界,才能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以实践锻炼磨砺担当本领,在基层熔炉中锻造“金刚钻”。“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最好课堂。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到疫情防控一线的青年突击队;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到科技创新的实验室里,处处都有年轻干部拼搏奋斗的身影。广西百色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福建南平“樵夫”廖俊波,始终把“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作为工作信条,用脚步丈量民情。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年轻干部要主动投身重大斗争一线,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对自然灾害、处理复杂信访问题等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建立“导师帮带制”、实施“新苗领航计划”等培养机制,正是为了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摔打锤炼。正如古人所说:“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只有经历过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才能真正练就“宽肩膀”“铁肩膀”。
以自我革命锤炼政治品格,在正心明道中系好“风纪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年轻干部要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的关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为政之道,修身为本。”许多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从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少数年轻干部“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步入歧途”,令人痛心警醒。这警示我们,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必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云南师宗县委书记李志伟在参加全省警示教育大会主动投案自首的案例,深刻揭示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铁律,也彰显了制度反腐的强大震慑。年轻干部要把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作为终身课题。通过参加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观看《反腐为了人民》等专题片、撰写廉政家书等方式,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只有把“干净”与“干事”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光荣使命。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中共武城县委组织部:杨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