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地基”,更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为新时代基层工作指明方向。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唯有将党建元素深度融入工作肌理,以思想引领筑牢根基、以责任担当凝聚合力、以创新实践激发活力,方能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思想引领是基层工作的“指南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基层实践的行动纲领。基层工作人员当以理论学习为抓手,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常态化学习机制,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方法论。唯有学深悟透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在矛盾调解、民生服务中站稳政治立场,确保基层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责任担当是基层工作的“压舱石”。基层事务千头万绪,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初心与能力。面对群众诉求,需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信念,主动下沉一线、倾听民声。从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难题,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党员干部应带头亮身份、作表率,以“钉钉子精神”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力量。
创新实践是基层工作的“助推器”。新时代基层治理面临新挑战,唯有打破思维定式,才能破解发展困局。依托数字化手段搭建“智慧党建”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一网通办”;探索“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将治理触角延伸至社区楼栋、田间地头;通过“党员联户”“志愿服务队”等形式,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以创新思维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方能为基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基层党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当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成为党建引领的践行者,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必将畅通无阻,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新画卷也将徐徐展开。(贵州省榕江县三江水族乡人民政府:杨江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