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从潍坊风筝“四艺”之道中学律己笃行之风
时间 :   2025-04-28 19:3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孙常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从“木鸢飞天”的古老传说到“千鸢竞舞”的现代盛景,潍坊用一根风筝线串联起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这座“世界风筝都”以“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让传统技艺飞向世界;更以“四艺”之道为鸢都选调生们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我们唯有握牢这根“线”,才能在时代风云中确保“风筝”高飞不偏、不断线,让清风正气如潍坊的纸鸢一般,翱翔于民族复兴的万里长空。


以“扎骨架”为基,筑牢作风建设的“硬支撑”。潍坊风筝的骨架讲究“选竹节长、竹丝少”,需经水煮、焖烤等工序,确保左右对称、误差不过毫米,这种精益求精的“扎骨架”技艺,恰如作风建设中制度建设的严谨性。潍坊国际风筝会从最初的11国参与发展到如今51国同台竞技,背后是四十年如一日对规则与流程的坚守;从风筝赛事评分标准到经贸合作对接机制,潍坊以制度化的“骨架”支撑起全球文化交流的“高飞之势”。正如潍坊风筝非遗传承人王永训所言:“骨架若不正,再美的风筝也飞不高。”作风建设亦需“骨架”硬朗,只有将纪律规矩内化为“竹骨”,以刚性制度约束行为边界,才能避免“断线失序”。


以“糊面裱糊”为要,织密纪律约束的“防护网”。潍坊风筝的裱糊工艺中,水温需严格控制在60℃左右,布料过透则色不均,过厚则难起飞,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把控,正是作风建设中“防微杜渐”的生动写照。正如潍坊龙头蜈蚣风筝以130节地标串联起城市文脉,作风建设也需以“小节”连“大节”,织密监督之网。近年来,潍坊将风筝文化融入廉政教育,打造“清风鸢都”品牌,通过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裱糊技艺,隐喻“严守底线、不越红线”的纪律意识,这种“以艺喻廉”的创新,让党员干部在文化浸润中筑牢思想防线,恰如风筝蒙面需“糊得平整、糊得均匀”,方能抵御高空强风。


以“绘彩添韵”为魂,激活文化滋养的“生命力”。潍坊风筝的绘画融合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创新元素,既有象征“鸿运当头”的辣椒龙角,也有各类联名的潮流设计,这种“古今并融”的艺术表达,揭示了作风建设需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精神。潍坊依托“风筝+非遗”模式,将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的廉政诗句刻入十笏园景观,让历史名人的清风正气滋养当代干部;同时,通过“李元芳纸鸢皮肤”等跨界创意,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作风建设若只重“说教”而轻“润心”,便如无彩风筝般单调;唯有以文化人、以艺载道,方能绘就“清风两袖朝天去”的生动图景。


以“乘风放飞”为验,锤炼实干担当的“真本领”。“风筝飞得高不高,关键看线牢不牢;作风实不实,最终看群众认不认。”潍坊万人放飞活动中,来自巴西的火龙风筝与中国的龙头蜈蚣同台竞技,考验的不仅是工艺,更是对风力、角度的精准把控。作风建设亦需在“放飞”中检验成色,潍坊以风筝会为平台,将作风建设融入民生实践:通过“风筝产业第一村”的合作社模式,带动6000余人就业;借国际风筝会推动“双招双引”,签约高质量项目56项......这些实践表明,作风建设的“放飞”不是凌空虚蹈,而是要以惠民实效为“风向标”,在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优化等一线战场中锤炼年轻选调生“逆风飞翔”的本领。(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道选调生:孙常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