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清明追思:从英雄纪念碑到橘子洲头
时间 :   2025-04-02 19:0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唐平宇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又是一年清明时,细雨绵绵如织,思绪汹涌如潮。站在湘江畔的橘子洲头,望着青年毛泽东雕像的巍峨身影,那些关于清明的记忆碎片渐渐拼凑成完整的图景——从儿时学校组织的英雄纪念碑扫墓,到大学时探访渣滓洞、白公馆,深切领悟红岩精神之坚韧不拔;再到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青年毛泽东雕像,心中涌起的无限崇敬与缅怀。每一段经历都像一簇星火,照亮了红色血脉的传承之路。

screenshot-1743592071933.png

在儿时,记忆中的清明,总是与学校组织的徒步扫墓、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和肃穆的英雄纪念碑联系在一起。老家的英雄纪念碑在一个中心广场上,在前往纪念英雄碑前,老师总是会讲述英烈的故事,我们懵懂地记下“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几公里的路程,小时候的我们脚步是轻快的,心情是自由的。彼时年幼,尚不懂得“牺牲”二字的重量,却在擦拭墓碑、献上白菊、默哀的仪式中,第一次触摸到历史的沉重温度。如今回想,那些稚嫩的鞠躬与默哀,正是红色基因最早的萌芽。


我的大学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学校与歌乐山烈士陵园接壤,学校背后还有革命遗迹白公馆和渣滓洞,在红色遗址包围下,我的红色记忆是具象的。在大学时光里,清明假期成了我探访周边红色景点的契机。走进白公馆,我看到了陈然等狱中革命志士绣的“五星红旗”,那鲜艳的红色如同他们坚定的信仰,熠熠生辉;周从化在白公馆牢房内刻下的遗诗;许晓轩在狱中写下的遗信“宁关不屈”。刑讯室阴湿的砖墙上,九岁孩童的剪影让人屏息。“小萝卜头”宋振中8个月时入狱,牺牲时还不到9岁。他从生下来没吃过一口饱饭,没得到过一天自由,甚至到死都不知道糖的味道。“小萝卜头”的悲惨遭遇,如同锋利的刀刃,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踏入《红岩》故事的取材地——渣滓洞集中营,映入眼帘的是那16间男牢与2间女牢。渣滓洞的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息,关押的人员背后都有着可歌可泣的故事。斑驳的男牢二号室墙上,犹存着陈然烈士的《我的“自白书”》拓片;看到江姐雕像,想到那句“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掷地有声话语;那女牢房床铺下面的洞子,藏着的铁钉、铁条和铁门闩,是江姐们开拓的一条不为人知的“自救之路”。


多年后站在橘子洲头,感受着湘江的风裹挟着湿润的春意。暮色中的橘子洲头开始吞吐星辰,青年毛泽东的雕像在灯光的照耀中愈发清晰。仰望伟人的雕塑,仿佛越过时空的经纬,看到了青年毛泽东伫立于橘子洲头,发梢随风扬起,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留下《沁园春·长沙》的内心独白,一字一句中都飘洒着壮志豪情。伟人的青春蓬勃之力量,鼓舞着代代青年赓续精神血脉。


转眼,又到清明节,让我们停下脚步,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让我们心怀感恩与敬意,缅怀英烈,传承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踔厉奋发,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奋斗中永续传承!(新疆兵团工业设备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唐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