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哀思与新绿同生,追思与使命共振。从革命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到新时代扎根基层的“草帽书记”“第一书记”,一脉相承的信仰火种始终在清明的烟雨里闪耀。今天的党员干部,当以清明为“校准仪”,在慎终追远中筑牢信仰之基、厚植为民之情、绷紧廉洁之弦、激发奋斗之力,让英烈精神在新征程中绽放时代光芒。
祭英烈,承遗志,以忠诚之魂筑牢信仰基石。清明的雨丝是历史的注脚,英烈的故事在丰碑上永不褪色。从焦裕禄“活着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变绿洲”的誓言,到谷文昌“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的壮举,忠诚始终是干部的精神脊梁。新时代干部当在祭扫烈士陵园时,把对党的信仰融入血脉,将“两个维护”化作行动自觉,像松树一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在复杂环境中站稳政治立场,在风浪考验前校准前行方向,让忠诚成为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忆初心,思本源,以公仆之心厚植为民情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清明的艾草香里藏着对人民的深情。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们“白天走田头,晚上睡炕头”,用脚步丈量贫困;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干部“我是党员我先上”,以生命守护生命。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干部当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腻,倾听群众“急难愁盼”,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办好民生实事,让清明时节的追思,转化为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际行动,让百姓的笑容成为最动人的春景。
守清廉,养正气,以干净之身永葆政治本色。清明时节“雨纷纷”,恰似廉政警钟长鸣。从“一钱太守”刘宠拒受百姓赠钱,到“两袖清风”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廉洁始终是干部的从政底线。新时代干部当在祭扫中感悟“廉者,政之本也”的深意,常思“当官为什么、身后留什么”,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以“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定力,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让清明的清风正气,吹拂在每一个执政角落。
勇担当,善作为,以奋斗之姿续写时代华章。“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农耕的时节蕴含着奋斗的哲理。改革进入深水区,干部当如春笋“冲破土层向青天”,在乡村振兴中敢闯敢试,在基层治理中创新突破。看看“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35年扎根山区让荒山披绿;学学“敦煌女儿”樊锦诗,用一生守护文化遗产。
干部要把清明的追思化作奋斗动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用实干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沽河街道党工委: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