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征程上,基层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承载着连接政府与群众、落实政策与服务的重任。然而,基层负担过重、形式主义泛滥等问题,如同一道沉重的枷锁,束缚了基层工作的活力与效率。为此,必须从廓清“权责迷雾”、破除“形式枷锁”、持续“壮马赋能”三个方面入手,为基层“减负”,让服务“增效”,让基层工作回归初心,焕发新生。
一、廓清“权责迷雾”,为基层“明责松绑”。基层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源于权责不清、任务泛化。上级部门往往将大量工作任务层层加码,导致基层疲于应付,难以聚焦主业。因此,廓清“权责迷雾”,明确基层职责边界,是减轻基层负担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建立权责清单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确保基层“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制定详细的权责清单,清晰界定哪些事项应由上级决策、哪些应由基层执行,避免上级部门随意向基层转嫁责任、增加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问责,对随意向基层摊派任务、增加负担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同时,鼓励基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服务模式,让基层有更多自主权,真正做到“明责松绑”,让基层干部能够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服务群众。
二、破除“形式枷锁”,为基层“减负去障”。形式主义是基层负担的重要来源之一。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检查多,不仅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还严重影响了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破除“形式枷锁”,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和环节,是减轻基层负担的关键。一方面,要大力精简文件和会议,严格控制数量和规模,提倡开短会、讲短话,注重实效。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文件、会议的无纸化、网络化,减少基层负担。另一方面,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避免“唯指标论”“唯材料论”。同时,鼓励基层采用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如线上办理、上门服务等,提高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真正做到“减负去障”,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持续“壮马赋能”,让服务“提质增效”。为基层减负,不是简单地减少工作量,而是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能力素质,让基层在服务群众中更有底气、更有能力。因此,持续“壮马赋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实现服务“增效”的根本途径。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为基层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和保障。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基层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激发基层社会活力。通过引入社会力量、科技手段等,丰富基层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基层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提质增效”,让基层服务更加贴心、更加高效。(贵州省从江县谷坪乡人民政府:韦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