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谋民利,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终身奋斗目标,要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推动全面深改走深走实,让所改之事件件有回应、声声有回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厚植“亲民情怀”,拉近干群鱼水情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人民群众呼声是反映民心的“晴雨表”,是改革方向的“指向标”。广大党员干部要全身心投入为人民服务工作中,要始终将人民群众诉求作为改革需求,眼睛要向下看,看到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身体向下弯,蹲下去才能看得清民情,用观察蚂蚁的姿势来察民情;脚步向下迈,脚要沾着泥土贴近群众,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了解群众想什么,听得懂人民呼声。既要上门走访入户察民“身边小事”,也要通过村里“院坝会”来找准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对群众的事上心,让人民呼声与改革“同频共振”,厚植“亲民情怀”,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
厚植“敬民情怀”,激发基层担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我们要摒弃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告搞改革的方式方法,要通过“四下基层”来贴近群众,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多听群众意见与建议,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拜人民为师。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对人民的事要全心全意、要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见实效,切实让改革成果造福更多百姓。
厚植“惠民情怀”,精描幸福实景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高不高兴、满不满意是作为我们工作的衡量指标,改革成效是由人民的满意度来衡量的,要让人民真正得到实惠、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提升。广大党员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放在心中,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在工作中时时想到人民群众、事事为人民群众着想,要以群众的事为首要任务的责任感去帮助群众解决大事、难事,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急事、办实事,做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情,奋力为群众争取更多福利,让幸福实景画卷在基层中随处可见,让人民群众在全面深改中共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从江县东朗镇人民政府: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