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新疆库车市本土作家吉尔的作品《我从未与世界如此和解》获得首届“天山文学奖”提名奖。这也是吉尔继参加中国作协《诗刊》社“第三十届青春诗会”扶持出版诗集《世界知道我们》之后的第二本诗集。
吉尔原名黄凤莲,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协签约作家。作为土生土长的库车人,吉尔聚焦于“龟兹”和“库车”的历史想象与现实构造,以“当代”视角和生命意志重新激活了地方性知识。灿烂的龟兹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广袤的山川河流都为她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动力。其作品曾获首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第一届及第二届塔河文艺奖,还多次荣获国家、自治区、地区级文学奖项。
吉尔说:“这本书在书写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表达我对这片大地的深厚的一个情感,它培养了我,同时也教育了我。我也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来了解我生活的地方库车,了解阿克苏,了解新疆这片美丽的大地和大地上的历史文化人文,以及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
《我从未与世界如此和解》诗集收录了吉尔百余首优秀诗歌新作。在诗集中,吉尔从“地域之恋”到“世界之爱”,以深切的同情和悲悯阐述了对人、事、物的无限理解和体谅。书中的作品聚焦于新疆这片土地的古老历史与丰厚文化,洞窟、石林、神木、峡谷、村落、河流、葡萄园……以独特视角和深沉情感对其进行观照和剖示,拉近历史与当下的距离。这种对个体、历史、世界和人生的关注和思考,使得诗中凝结着深刻的反思气质和深厚的爱意。
诗人是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之间的“和事佬”。这次获得“天山文学奖”提名奖,对吉尔这位年轻诗人来说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鼓舞。她表示将立足库车,放眼新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紧围绕文化润疆,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来,生动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明底蕴、凸显新疆特色、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作品,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美好新疆提供更多精神力量。
吉尔说:“我现在正在写的书是《热斯坦街》,这本书是来挖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库车老城里的故事为主要线索来完成的。同时我还在写的一本书是《工坊》,这本书是对阿克苏整个地区的一个非遗传承的一个概述,它是一本纪实文学,同时我已经完成的一本书是《龟兹明镜》,它是以这个龟兹地区的遗址古迹为主要脉络来写的,这本书是一本诗集,也希望这些书早一点与读者见面。”(库车市融媒体中心:王建强、谢超、王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