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治理作为基石,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通过 “六个一” 机制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提升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突出党建引领,编好纵横联动“一张网”。党建引领是基层网格化治理的灵魂。为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需构建纵横交织的党建网格体系。通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组织网络,实现上级党组织对基层网格的直接指导和支持,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同时,强化党员在网格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引领网格内的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编织一张紧密相连、高效联动的治理网络。
二、配强网格队伍,建强基层组织“一堡垒”。网格队伍是基层网格化治理的直接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治理成效。要按照 “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 的标准,选优配强网格员。要通过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同时吸收退休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充实网格队伍,形成“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的队伍配置。加强对网格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其政策法规理解、矛盾纠纷调解、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能力,将每一个网格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
三、激活网格力量,拧紧多元共治“一根绳”。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要充分利用网格内的各类资源,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等,形成治理合力。通过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开展联合行动、共享信息资源等方式,促进各方力量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协同,确保网格内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有效解决,实现多元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优化网格管理,统筹基层治理“一盘棋”。科学合理的网格管理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要建立健全网格管理制度,明确网格职责、工作流程、考核机制等,确保网格运行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同时,注重网格间的协调配合,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实现区域治理的整体规划和统一调度。通过不断优化网格布局、细化网格职能、提升管理效能,确保基层治理工作一盘棋推进,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
五、注重数字赋能,打造共享智能“一平台”。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为基层网格化治理带来了新机遇。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集数据采集、分析决策、指挥调度于一体的智慧网格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网格信息的实时汇聚、智能分析、快速反馈,提高治理工作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同时,推动平台向公众开放,鼓励居民参与网格治理,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打造开放共享、智能高效的治理新生态。
六、强化制度建设,优化服务群众“一条龙”。制度建设是基层网格化治理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网格化治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网格职责清单、居民诉求响应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确保网格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注重服务的连续性和便捷性,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重复跑的问题,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从江县谷坪乡人民政府:韦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