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聚才兴业,给政策,更要建“生态”
时间 :   2025-02-22 16:5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长沙市创新推出“新青年人才驿站”,为求职青年提供四天三晚免费住宿及就业指导。12家驿站全域覆盖,毗邻产业园区及交通枢纽,配备高速Wi-Fi、共享食堂等设施,专人对接服务并定期推送招聘信息、组织职业沙龙。青年可通过线上平台申请,年入住上限两次,创业者可获最高50万元扶持资金。数据显示,超60%的入住者选择扎根长沙,政策、产业、环境协同发力构建起青年人才“来得了、留得住”的良性生态。(2月22日 《湖南日报》)


人才是第一资源,得青年者得未来。长沙“新青年人才驿站”一年吸引超万名青年入住,有六成选择扎根,折射出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的深层逻辑:引才如栽梧桐,留才贵在深耕土壤。当许多城市仍在比拼落户补贴、购房折扣时,长沙已率先将人才服务从“政策礼包”升级为“生态雨林”。


解痛点,服务集成让人才轻装前行。青年求职初至陌生城市,最忧成本高、信息散、门槛多。长沙将分散在12个部门的住房、就业、创业政策整合为“一码通办”,求职者扫码即享免费住宿、职业导航、产业地图,把“跑断腿”变成“指尖办”。这启示各地:人才服务不是简单做加法,而需用系统思维做乘法。武汉光谷“人才服务大厅”、苏州“人才会客厅”等同类型探索也证明,集成化服务能有效破除“政策孤岛”,让青年迈出融入城市的第一步。


暖人心,情感纽带助人才落地生根。物质保障筑底,情感认同方能致远。驿站组织智能制造企业青年与非遗传承人结对、邀请湖湘学者开设“人才夜话”,用文化认同消解“他乡人”的疏离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融入设计,恰是破解“补贴留人”困局的密钥。反观某些城市,重金引进人才却忽视社群建设,导致“候鸟式专家”“飞地型团队”现象频现。长沙实践表明:人才生态的温度,决定了人才扎根的深度。


促融合,产才共生长出发展新动能。在长沙经开区驿站,三一重工、铁建重工的工程师定期驻点授课;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驿站变身“创意孵化器”,促成多个短视频团队与本地文旅项目对接。这种“驿站+产业链”模式,让人才服务从“保障基本需求”转向“激活创新势能”。当前,成都正将人才公寓嵌入生物城产业社区,合肥把科学家驿站建在量子大道旁,无不印证:当人才服务与产业地图同频共振,就能催生“引进一个团队、培育一个集群”的链式反应。


留才贵有恒,育才需闭环。长沙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动态优化创业扶持与信息推送;上海推出人才服务全周期清单,深圳构建需求预警系统,共同完善长效机制。让人才服务深度融入城市治理,打造“引育用留”全链条,让青年与城市方能共绘发展同心圆,成就“既栖良木,更筑广厦”的时代新篇。(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