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在新时代,对这句古话或有新的含义、新的注解。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果断的“行”往往是少数,观望等待的“坐而论道”反而多是常态。想开展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可能囿于种种困难而裹足不前;想学习一项专业知识或课程,可能担心时间精力不足而放弃;想去旅行,可能因为季节不对而作罢。反思自己、对照他人,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不要陷入“完美主义”陷阱。在日常工作中,“出手必是精品”是每名机关干部应有的追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等所有条件都成熟后才着手实施我们的工作。日常工作纷繁复杂,不可能事事井井有条、时时有条不紊。面对大事、急事、难事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若要等待各项条件具备才动手实施,那样非误事不可。特别是面对急事,首要的是救急,不可盲目追求面面俱到,让自己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就像养育孩子,不需要精通婴幼儿护理、儿童心理学等等知识之后才能生育。世界上本就没有所谓的完美事物,事物都是在不完美的矛盾中发展演进。
现在就着手去做。在政研室工作期间,领导曾批评我“出手”不够快,文稿起草周期长。面对新材料,总是思路繁杂,迷惑于如何选择方向、组织架构。在后期逐步总结提高的过程中,我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选哪条路子、何种语言风格,最重要的是先写出一稿。只有写出一稿,才能给自己和领导立起一个靶标,才有分析的基础,才能知道是“写偏了”还是“写对了”,才好分析有无缺项、是否突出了重点。推而广之,无论是什么多么复杂的工作,关键是现在就开始着手去做,尽快拿出一个“初样”,再逐步的修改提高,哪怕回首再看这个“初样”原是那么的粗糙。
在实践中学习改进提高。如前所论,“出精品”是我们机关干部的工作“初心”。搞文字材料的都说好材料是一遍遍改出来的,基层干部都说好“活”都是一遍遍磨出来的。这些朴素的话真是道出了朴素的真理。用现在时兴的话说就是要在原始“初样”的基础上不断迭代升级,才能造出卓越的时代精品。我在村任职第一书记期间,为村里新建成的党建综合体制作了一批展板。展板制作期间先后修改8次清样,虽然第一版和最后第八版看上去已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是其中每一个修改版都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迭代升级的,每一个修改版都是不可或缺、有其存在价值的。事物在永恒的矛盾中发展,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亦如是,在实践中不断螺旋式提高。让我们共同起而行之吧。(山东省桓台县委办公室:樊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