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代表时首次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随后,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中东乱局等国际问题不断凸显,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却是中国在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弯道超车和突破性发展。
2023年5月13日,贵州“村超”从火爆出圈到持续长红,成中国为现象级文旅IP ;2023年9月25日,搭载国产7nm麒麟9000S芯片的Mate60系列横空出世,标志着华为突破了5G封锁;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8月24日,《黑神话:悟空》总销量2800万份,成为2024世界现象级网游IP;2024年12月26日,成飞和沈飞两款六代机双双首飞成功,第一次超越西方一代;2025年1月20日,中国科学家以超人的智慧,用Deep Seek杀入世界顶级AI大模型的巅峰;2025年2月13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成为全球现象级电影作品。
在共享祖国跨越发展成果和中华民族复兴荣耀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审视新时代?如何看待新机遇?需要从思想上重新确定自己的历史定位。
做新时代的探索者,主动融入新征程。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过程中,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将越发强烈,如果无法预见和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党员干部将在接触新事物、面对新问题、碰到新困难的时候惶恐不安、手足无措,进而丧失推动工作的主动性,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人民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党员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最终目的就是汇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抱有强烈的探索精神,从群众需要和期盼的视角推动工作,在不断主动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新矛盾问题乃至根本性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感受新征程的使命感,从而融入其中。
做新时代的奋进者,主动抢抓新机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的关系,决定了不断加快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反而造就了中国行业与行业之间、同级行政区域之间甚至党员干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百花齐放、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社会景象,接连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共产党员、一家又一家的新兴企业、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就是在运动中找战术机遇,在战术机遇中寻找战略契机,其核心就是主动。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转变和推动工作的主动中,才能在转瞬即逝的时代浪潮里找到错误选项、找到新的方法、找到新的路径,从而抓住新时代机遇、搭上征程快车。
做新时代的创造者,主动践行新使命。相较于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党员干部更是时代的创造者之一。除了新时代的主动,更应该时刻铭记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政治基因和百年淬炼的鲜明品格,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的真理追求,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始终坚守,不断强化自身使命感和宿命感。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和最近几年中国综合国力的跃升中深刻体悟独属于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时刻保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景,结合自身岗位职责,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个人和群体,将其更为紧密地团结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中去。
历史转折的背后是一个个奋发向前的个人,也唯有这样的人、更多这样的人,才能让中国的未来更加光芒万丈。(中共榕江县委组织部:韦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