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干部需实干为先
时间 :   2025-02-19 19:5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吴江林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形式主义问题如同一块“绊脚石”,严重制约了政策落实的成效和群众的获得感。一些干部热衷于“填表格、做台账、开大会”,却忽视实际问题的解决;追求“数字达标、材料完美”,却对群众诉求敷衍了事。这种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不仅浪费行政资源,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必须从思想根源入手,以实干为导向,推动基层工作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质。


破除思想误区,树立正确政绩观是治本之策。形式主义的滋生,根源在于部分干部将“完成任务”等同于“完成材料”,将“政绩表现”异化为“数据游戏”。因此,必须引导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政绩是群众的口碑而非纸面成绩。要通过思想教育强化宗旨意识,让干部明白“一切工作为了人民”不是口号,而是需要体现在每一件民生小事中。唯有摒弃“唯上不唯实”的思维,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形式主义的蔓延。


优化工作机制,为基层减负松绑是关键举措。一些部门对基层的考核过度依赖“痕迹管理”,要求事事留痕、层层报备,导致基层疲于应付表格和检查。整治形式主义,必须从机制改革入手。一是精简考核指标,取消重复性、无效性任务,聚焦核心民生问题;二是推行“一线工作法”,鼓励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意;三是利用数字化手段整合数据平台,避免多头填报、重复劳动。通过制度设计为基层“瘦身”,才能让干部腾出精力办实事。


强化监督问责,形成倒逼实干的硬约束。形式主义屡禁不止,与监督缺位、问责不严密切相关,需建立双向监督机制。一方面,上级部门要改变“以材料论英雄”的督导方式,更多通过暗访调研、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评估工作实效;另一方面,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对“走过场”“摆盆景”等问题及时曝光处理。同时,要完善问责制度,对搞形式主义的干部严肃追责,对真抓实干的典型给予表彰奖励,通过“奖优罚劣”树立鲜明导向。


注重能力提升,锻造务实担当的干部队伍。部分干部陷入形式主义,与其能力不足、本领恐慌不无关系,要针对性开展培训。一是加强政策解读,帮助干部理解政策本质而非机械执行;二是推广“案例教学”,通过剖析典型形式主义案例,提升干部识别和纠偏能力;三是鼓励创新实践,支持基层探索符合实际的治理模式。只有让干部“会干事”“能干成事”,才能减少“应付式”工作的生存空间。


整治基层形式主义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系统施策。唯有让干部从“材料堆”中解放出来,从“会议桌”走向“问题现场”,才能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基层干部当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积弊,以务实担当的作风赢得民心,如此方能筑牢乡村振兴的根基,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合格答卷。(贵州省榕江县水尾乡人民政府:吴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