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资讯 >
综合资讯
下得去 上得来
时间 :   2024-10-23 15:4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晴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四下基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举措,是历久弥新焕发蓬勃生命力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地委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给所有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更好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为民造福带来深刻启示。年轻干部要从“四下基层”中感悟“人民至上”的真情,汲取养分和力量,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进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政策宣传“下得去”,群众理解方能“上得来”。政策是党的生命。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实实在在落实到基层,才能具有成效。要把理论政策宣传送到企业的厂门口、群众的家门口,让政策措施易得、易懂还易用。“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政策,若群众不知晓、不了解,没有落实在基层,都会止步于“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理论宣讲的内容既要“顶天”又要“立地”,不断丰富宣讲形式,将理论政策变成富有百姓味、时代味、真理味的生动讲述,用群众喜欢听、易接受的大白话阐释理论、宣传理论,用乡音传递党音,让宣讲更具烟火气,让人民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现场帮助群众解疑释惑,拨开思想的迷雾,解开思想的扣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调查研究“下得去”,认知决策方能“上得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调研时要用好真诚“敲门砖”,用好“放大镜”“显微镜”,摒弃“一阵风”“走过场”的形式,在调查研究中察实情、研对策、解难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既要“身到”也要“心到”,既“听真话”又“察实情”,刨根问底为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要带着感情开展“拉网过筛”式调研,摸清底数,把准需求,把问题的解决作为唯一目标,“小切口”询问群众的想法、“高频次”倾听群众的诉求,深入浅出后得出切合实际的办法,让先调研后决策成为常态,形成调查研究完整“闭环”。


信访接待“下得去”,矛盾解决方能“上得来”。信访接待下基层,深入基层工作生活中摸实情,坚持脚上多沾泥土,做到闻诤言而不怒、闻微言而不弃,多到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发现问题,善于从抱怨中察觉不足、反思原因、完善工作。信访工作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党员干部在处置信访工作时要摆正态度、端正心态,变“坐诊”为“巡诊”,与群众“同划一条船”,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将信访工作的落脚点归结于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上来。要联合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变“单刀匹马”为“群策群力”,常思自己能做什么、达到什么程度,不能只停在答应了、调度了、询问了,要达到推动了、解决了、满意了,让信访问题解决有进展、有结果,在解决一个问题中找到类似问题的“最优解”,实现治理增效与群众满意的“双向奔赴”。


现场办公“下得去”,人民满意方能“上得来”。现场办公下基层,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发展的堵点在哪里,办公的地点就应该在哪里。少数党员干部习惯于在办公室“闭门造车”,缺乏深入基层一线办公的经历和经验,导致在面对群众时心存畏难情绪,在如何处理一线事务上手足无措,这不但背离了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也必然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党员干部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九进寿宁”“三进下党”“七下晋江”,深入现场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等问题的经历中汲取经验,下基层、解难题、抓落实,变“被动接招”为“主动出招”,多到基层去摔打,多在工作中体会做成事不容易。要敢于善于在现场办公时下实功,把群众反响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晴雨表”,汇集民情民意民智剖析问题、寻找良策,对能立即办理的拿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态度,对不能立即解决的要持续跟踪,限时办结,以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的态度寻求群众满意的“最大公约数”。(贵州省剑河县柳川镇人民政府: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