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组织部门要做实政策、做优培训、做深服务,把引对人才、育好人才、关心人才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牢,努力让更多农技“尖兵”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打好“政策牌”,“种树筑巢”引“尖兵”。“梧桐树”是人才栖息之地,哪里有政策、有机遇,“金凤凰”就会往哪里飞。要优化招引政策,坚持“全职招”与“柔性引”并重、“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立足本地农业结构、资源优势和实际需求,依形因势制定配套招引政策,通过组织创业大赛、科创论坛、考察调研等形式,加大农技人才引进力度。要完善激励政策,强化农技人才工程配套资金支持,创新人才发展金融服务模式,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自主创新创业,定期评选“乡村之星”,给予政府津贴补助,在资金扶持、经费资助、奖励补助等方面亮出“诱人砝码”、给足“真金白银”。要创新评价机制,坚决破除“五唯”,以品德、能力、绩效、贡献为评价标准,精准构建技术评价、竞赛评价、业绩评价、专家评价等评价体系,通过日常调度、实地走访、专项调研、成果专利等方式评价人才实绩,让“埋头”者“出头”、“实干”者“实惠”。
打好“培训牌”,“强筋补钙”育“尖兵”。“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农业工作量大面宽任务重,人才趋向“老龄化”,急需练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的人才队伍。要完善培育计划,聚焦农村实际、农业需求,量身定制培养方案,精心打造培训课程,优选懂知识、有技能、能生产、会经营的新型农业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等实用人才开展培训,培育一批“土专家”“农创客”,发挥“新农民”示范引领作用。要注重实践训练,送农技人才进高校、进院所、进基地“加油充电”,增长科技知识、提升实用技能、增强服务本领。建立乡村振兴实践站、工作站,送农技人才到基层“挂职练兵”,在一线经风雨、压担子,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做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要创新培养方式,组建农业技术青年骨干“讲师团”,通过走访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以及云上课堂、抖音直播等形式,因时因地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科技咨询服务,将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实现精准化、实时化培训。
打好“保障牌”,“真心实意”爱“尖兵”。“留人”要“留心”,农技人才在论文写大地、成果送万家的同时,也面临农业“苦”、农村“土”的瓶颈。要做强组织保障,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通过座谈会、调研、慰问等方式了解所思所想、解决所需所盼。整合资源支持人才发展,在项目立项、土地审批、信贷服务等关键环节给予保障,让人才有空间发展、有舞台施展。要做优服务保障,把人才面临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围绕住房安居、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随迁、福利待遇等开辟服务“绿色通道”,组建人才服务专班,提供“一站式”“保姆式”个性化专员服务,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要做实精神保障,构建公平竞争、包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干事平台,做到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以敢于为创新者撑腰鼓劲的姿态,让更多农技人才战斗在农业第一线、农村主战场,心无旁骛找真问题、做真学问、出真成果,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委组织部:高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