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中提到,“要把育人才、建队伍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统筹各类人才培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健全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文艺和学术评价体系,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力量愈发彰显,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对于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化创造的核心动能始终蕴藏于人的创造性活动之中。从古老文明的薪火相传到现代文化的蓬勃创新,每一个文化发展的关键节点都离不开人才的智慧与力量。在文艺领域,曹雪芹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创作了《红楼梦》这一文学巨著,书中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对社会百态的生动展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影响深远。在学术领域,孔子及其弟子所创立和传承的儒家思想,历经千年,依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品格。这些文化巨匠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璀璨瑰宝,也充分证明了人才在文化创造中的关键作用。
当前,我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人才供给侧的培养机制与需求侧的技术迭代之间形成显著时差,学科壁垒造成的认知局限与产业融合的现实要求形成尖锐冲突,传统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面临着更新重构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融入文化领域,为文化人才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和传播平台,也对文化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文化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文化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加剧了国际文化人才的竞争。
建设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需多管齐下,全面发力。不同类型的文化人才在文化发展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发挥着不同作用。如在培养文艺创作人才方面,可以加强文艺院校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为文艺创作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教育基础。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上,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跨学科研究,打破学科壁垒,培养既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又具有广阔学术视野的复合型学术人才。人才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文艺和学术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在选拔人才时,拓宽选拔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脱颖而出。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根据人才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全社会需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环境,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支持文化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奖励等方面。提供人才公寓、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配套服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建设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只有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才能为文化繁荣兴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我们以人才为笔,以创新为墨,共同绘就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画卷,书写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篇章。(从江县交通运输局: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