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为破除资源保障不足、长效机制欠缺、产业支撑薄弱等问题,亟须通过政策支持、制度设计、人才回流“三管齐下”才能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政策支持。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空心村”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完善土地政策。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政策,避免宅基地闲置浪费,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如对保存完整、质量较好的闲置空房,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出租市场,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业。
完善制度设计。一是促进人口均衡流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城乡人口流动机制,促进城乡人口均衡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二是推动资源要素共享。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鼓励城市资本、技术和人才向农村流动。
注重人才回引。一是搭建创业平台。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等方式,为返乡创业人员搭建平台,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如一些地方通过建设创业园、提供创业补贴等措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二是强化情感纽带。选聘乡贤能人为本村名誉“村长”,增强外出人员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他们回乡发展。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发挥乡贤能人在推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改进农村“空心”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从江县宰便镇人民政府:陆庭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