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解剖麻雀”不能“只拔羽毛”
时间 :   2025-04-09 20:1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期,某地在督查干部作风问题时发现,个别单位在问题查摆中“避重就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绕道走,却热衷于整改“文件格式不规范”等浅表问题。类似现象并非个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刊文指出,部分党员干部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存在“选择性整改”倾向。这种“只拔羽毛、不触筋骨”的整改方式,值得深刻警醒。


毛泽东同志曾以“解剖麻雀”比喻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强调只有深入剖析典型,才能把握全局规律。当前,在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问题整改的实践中,一些干部却把“解剖麻雀”异化为“拔羽毛”——专挑细枝末节做文章,对核心矛盾避而不谈。这种倾向暴露出少数干部缺乏政治担当和斗争精神,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变种。真改实改,必须发扬刀刃向内的勇气,既要见“羽毛”,更要探“内脏”,在破解深层次问题中检验忠诚与能力。


“挑小问题交差”的背后,是“三怕”心理作祟:一怕能力不足,对复杂问题束手无策;二怕触动利益,打破原有权力生态;三怕问责加身,宁可“躺平”也不冒险。某省巡视组曾发现,某单位连续三年整改报告中的问题雷同,只因“历史欠账涉及多方协调,不如调整会议记录轻松”。这种避实就虚的整改,如同医生只给患者贴创可贴却放任内伤,最终贻误治疗时机。破除思想藩篱,需从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找差距,认清“小问题”拖成“大溃堤”的演变逻辑。


真正的“解剖”需三管齐下:一是运用“CT扫描法”,借助群众信访、大数据舆情等工具锁定病灶;二是实施“多科室会诊”,对跨部门难题组建专班攻坚,如某市通过“纪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双牵头化解征地积案;三是建立“病理档案”,将问题整改纳入政治生态评估体系。浙江某区推行“问题溯源到人、措施精准到事、成效公示到天”机制,推动绝大部分的存量问题清仓见底。方法科学,方能避免“拔毛式”整改的盲目性。


防胜于治,须在制度层面扎紧篱笆。一方面要完善“问题发现—整改—预防”闭环,如山东某县将“老大难”问题解决率作为干部晋升硬指标;另一方面需强化“负面案例”教育,对虚假整改现象通报曝光。更重要的是,用好“三项机制”:容错机制为担当者兜底,激励机制让攻坚者得实惠,倒逼机制使敷衍者受惩戒。如同中医“治未病”,唯有在制度土壤中培育“根治文化”,才能让干部从“怕问题”转向“解难题”。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整改落实的成色,从来不在材料厚度,而在民生温度。当每一名干部都摒弃“拔羽毛”的投机心态,练就“剖内脏”的真本领,方能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治理实践中,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答卷。(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