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凤庆县是世界滇红之乡、全国十大产茶县之一,全县有7.5万户种茶户、28.24万人种植茶叶,茶园面积达51.6万亩。“一片叶”养育了凤庆各族儿女,促进各族群众脱贫致富。
境内有树龄3200多年的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锦秀茶尊,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被授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首创“滇红茶”诞生于抗战时期享誉海内外。凤庆是茶马古道“顺下线”的主要通道,有保存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驿站鲁史古镇。
凤庆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重要论述,充分挖掘、传承、展示滇红茶文化,把茶叶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形象产业。组建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以联盟为载体和抓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嵌入到茶企、茶农、茶文化,融入到滇红茶产业发展全链条、全过程。用全产业链链接各民族,用产业联盟组织各民族,组织化推动产业发展。“一片叶”促进各族群众心心相连,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发展成果促进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承历史文化
用“记忆”有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使“记忆”有形,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让滇红茶文化可看见、可听见、可体验、可感受,促进各族群众感受文化之源、民族之根、历史之本,在历史中找共同,在文化中强认同,在认同中增自信。
做好文化展陈。建成滇红活态博物馆、凤庆县滇红茶博物馆和凤庆茶厂老厂区3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长期接待各族群众,沉浸式讲述、体验式传承滇红茶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好“爱国茶、抗战茶”的故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东南各省的主茶区由于临近战区茶叶企业无法正常的生产、加工和销售。1938年,中茶公司委派冯绍裘先生到凤庆县,在安石村采摘和试制成功第一桶滇红茶,自此滇红茶诞生。凤庆滇红茶一经问世就肩负着出口创汇换取抗战物资的特殊使命,被誉为抗战茶、爱国茶,在百废待兴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凤庆滇红茶通过出口创汇,成就了“一吨滇红换十吨钢”的佳话。
讲好“外事茶”的故事。1958年,凤庆茶厂用试制成功超级工夫红茶向毛主席报喜,得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信里说“毛主席鼓励我们鼓足干劲,为创造更优异的成绩奋斗”。滇红茶从此被国务院定为外事专用礼茶,曾被当作国礼赠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及斯里兰卡总统等外国政要。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滇红茶转向出口欧洲、东中欧等国家换来外汇,用来偿还前苏联的经济援助。
讲好“铸牢茶”的故事。凤庆滇红茶诞生于抗战时期,经历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见证了伟大祖国的成长与繁荣,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和梦想,源自3200年历史,伴随着茶马古道上的声声驼铃跨越山海、相传天下,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命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践行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担当与使命。专题片《翠兰奶奶的滇红记忆》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教材。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云南省第3项入选的非遗项目。
深化茶旅融合。以滇红茶文化为牵引,打造旅游景点景区,建成中国滇红第一村4A级景区1个,鲁史茶马古镇、3200红茶文化苑3A级景区2个,锦秀茶尊2A级景区1个。开展滇红茶文化推广周、茶马古道文化推广周,举办“凤庆红茶节”,重走茶马古道,凤庆滇红茶制作技艺、苗族芦笙舞闪耀贵州“村超”赛场。“凤庆·鲁史古镇探秘之旅”、“滇红茗茶”寻根之旅列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安石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鲁史镇获评云南省旅游名镇。
推动文化发展。成立凤庆滇红茶文化研究会、徐霞客研究会,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推广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精品。讲述凤庆县滇红茶诞生的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红茶镇》、《滇西有朵红色的云》在CCTV-6电影频道播映。微电影《古茶情缘》、《红茶姑娘》荣获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先后挖掘整理《古道茶留香—茶马古道上的凤庆》、《天下茶尊 滇红凤庆—凤庆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纪实》、《蒲门茶艺》、《茶乡》等作品。
突出文化传承,抓实产业发展之本。坚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产业发展之根本,以文化认同为民族团结的根脉,挖掘、展示、传承凤庆滇红茶文化,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到滇红茶文化,融入到滇红茶产业发展,推动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以文兴业、以文惠民。
共同团结奋斗
用“联盟”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使“联盟”有感,用联盟搭建心桥,凝聚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组建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为持续推动凤庆滇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凤庆县从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打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扩大凤庆滇红茶影响力入手,提出了议事协商、组建联盟、制定标准、拉通链条、净化市场“五步走”战略,推进滇红茶全产业链条发展。2021年成立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现联盟成员单位123家,联盟企业链接初制所418个,占全县初制所数的80.2%。有效管控茶园面积达44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85.3%。链接各族茶农24.5万人,占全县茶农的86.7%。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的创新成立,更有效落地茶产业发展政策,形成党政企共推茶产业发展的格局。制定发布八个凤庆滇红茶技术标准体系,为滇红茶品质保证打下坚实基础。确定“凤庆滇红茶”公用品牌,建立完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标”双标共建共推共管共享机制。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名单。
有效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为载体,深化拓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到滇红茶文化,宣介到企业、到农户、到市场,引导各民族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凝聚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组建产业联盟,创新共同发展之方。组建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凝聚各族群众共商共建共发展。有效落地茶产业发展政策,统一滇红茶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凤庆滇红茶”公用品牌,建立完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标”双标共建共推共管共享机制,组织化推动凤庆滇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同繁荣发展
用“发展”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使“发展”有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绘就“滇红儿女心向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丽画卷。
凤庆滇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茶叶市场低迷形势下,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引领滇红茶产业逆势上扬,2024年全县茶叶总产量4.67万吨,综合产值88.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4.28%、13.91%。茶农户均收入2.78万元,较上年2.52万元增加10.55%,人均收入7453元,较上年6742元增加10.55%。凤庆滇红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列入全国土特产推荐名单。“凤庆滇红茶”品牌价值评估 45.83 亿元,以综合排名第45位、茶叶类排名第7位获2024全国县域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百强县荣誉。凤庆获评2024年度“三茶”统筹发展县域、茶业重点县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民心。各族群众在滇红茶产业发展全过程中,感受了历史、见证了发展、得到了实惠,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
凤庆县强化发展成效,盛开民族团结之花。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各族群众在滇红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深化拓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以发展成果促进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图文:灵锋、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