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用“小板凳”凝聚“大民心”
时间 :   2025-03-21 19:0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牛晓彬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在黎平县肇兴侗寨,总书记同乡亲们亲切地围坐在一起,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座谈会”。坐上小板凳,聊的是家长里短,问的是民生冷暖,听的是群众心声,板凳虽然坐着硬,但实实在在暖了人民群众的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感知“板凳座谈会”背后的民生温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共话一家亲”,让“小板凳”成为党和群众的“连心桥”,用“小板凳”凝聚“大民心”。


常坐“小板凳”,敞开心扉,让干群交流“零障碍”。“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是党员干部了解基层实际,矫正工作方向的关键途径。然而在现实中,个别干部虽然定期到基层去调研,却总喜欢端着“官架子”,习惯高高在上,无形中在与群众之间树上了一面“玻璃墙”,使得群众有了问题不能说、不敢说、不想说,最终在一片看似“和谐”的景象下“无功而返”。想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就必须搬来“小板凳”,用真情换得群众信赖。党员干部应深入领会总书记与群众开展“板凳座谈会”的深意,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多拿上自己的“小板凳”在群众坐到一起,与群众唠家常、问需求、谈发展,多在群众面前“刷刷存在感”,用细腻的心思从群众的“牢骚话”“刺耳话”中听出问题、听出责任,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真正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逐渐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成为与群众无话不说的“知心人”“暖心人”。


巧用“小板凳”,广纳良策,把群众智慧“聚起来”。在发展改善民生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而人民群众身处生产生活一线,对实际情况最了解,对问题和需求的感受也最直接,巧用“小板凳”,与群众围坐在一起,不仅能拉近干群距离,更能广纳良策,将群众的智慧充分“聚起来”,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落实各项工作过程中,不妨多摆几把“板凳”,以甘当“小学生”的求教姿态,虚心请群众来说事议事,与群众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实践经验,为下步工作推进更好地找到思路、找对方法、找准路径,让一个个基层“土办法”变成政策“金点子”,把工作真正干到人群群众的“心坎里”。


坐热“小板凳”,真抓实干,将民生实事“办到位”。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把“小板凳”坐热坐实,不能“坐一坐就走、聊一聊就算”,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党员干部当秉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善从细微处着眼、关键处发力,聚焦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民生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将群众“心愿清单”逐一兑现为“幸福账单”,让改革红利充分转化为民生福祉。工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要坚持问效于民,将每一项工作推进落脚于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受益,是否真正满意,根据意见反馈动态调整、查缺补漏、补齐短板,用实打实业绩提升群众获得感,获得群众认可和点赞。(中共青州市委组织部:牛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