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这一重要指示,既为贵州未来发展锚定了方向,也为贵州立足资源禀赋、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应循迹“贵州之行”,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续写文化生态发展新篇章。
循迹多彩贵州,于“千载银铃歌未央”中织就民族文化“锦绣图腾”。在肇兴侗寨,侗族大歌的悠扬旋律与苗绣银饰的精湛工艺共同勾勒出民族文化的绚丽画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党员干部要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践行者,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用情守护民族文化根脉,在守传统、促交融、创发展中凝聚各族群众共识,让团结奋进的旗帜在民族地区高高飘扬。要当“文化守护者”和“创新推动者”,既要像“绣花”一样精心保护文化遗产,又要像“创客”一样激发文化活力,让少数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在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脉、促进交融发展中彰显文化自信。
循迹多彩贵州,在“些小吾曹州县吏”中凝聚基层治理“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指出,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基层党组织是引领发展的“主心骨”,是推动改革的“前沿阵地”。党员干部要着力彰显基层党组织的辐射力,强化思想引领,让民族团结理念浸润人心,让党的创新理论化作苗家飞歌、壮乡彩调,飞入寻常百姓家。要践行群众路线,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以治理为保障,以民生为根本,在基层治理中践行初心使命。要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民情恳谈”,通过“村民夜话”“田间课堂”等形式倾听诉求,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要从基层实践中深刻体悟,把群众的“万家灯火”装在心中,实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促发展,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各族群众想得起、靠得住、离不开的“主心骨”。
循迹多彩贵州,在“万家忧乐到心头”中擘画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对侗族人民“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嘱托,呼唤着党员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甘做铺石路的砂砾、架高桥的基石,让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接续奋斗中徐徐展开。党员干部要因地制宜激活发展动能,深挖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发展路径,激发当地特色产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企业家、乡贤开展招商对接,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底色,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实施“微改造”提升工程,保留乡土风貌,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山东省曲阜市委组织部:张合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