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拓,男,革家人,现年46岁,平溪镇党委书记。八年前,我就来到平溪镇任平溪镇人民政府镇长,那时候的平溪,没有规模产业,通组路没有全覆盖,环境卫生、镇容镇貌都不容乐观,群众收入渠道单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作为初上任的我,深感责任重大,当时,我就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改变平溪,消除绝对贫困,让百姓过上幸福、和谐、美满“新生活”。
“要致富,先修路”。平溪镇长岭村、川岩村、翁岩村、小地村、皇妹山村等偏远村落到镇上走路要两三个小时,全是泥巴路,坑坑洼洼,周末学生娃娃放学回家,背着沉重的书包,从天亮走到天黑才到家,又累又不安全;很多上了年纪的、弯腰驼背的老爷爷老奶奶赶场天背着大袋自家种的蔬菜到街上卖,天没亮就起床出发,气喘吁吁才到街上;路不好,外面媳妇就不愿意嫁进来,大龄青年就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我想着,一定要争取把所有通村路通组路甚至联户路硬化,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国家“村村通”“组组通”、“户户联”政策支持下,我积极组织各村支两委成员、修路涉及农户开会商定道路硬化方案。老百姓思想认识欠缺,不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什么都好说,一旦修路占用他们的农田,就不同意、闹矛盾、还有到政府上访的,让我一度脑壳痛。经过日以继夜的做群众思想工作,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终于,完成平溪镇“组组通”任务25条66.46公里,实现4281户17189人户户“联户路”硬化。
统筹城镇规划。平溪只有一条主街道,拥挤又狭窄,一到赶集日街面乱停乱放,非常影响镇容镇貌,是否可以建立一个综合农贸市场规范管理?平溪河边到主街空出一大块地,而翁岩小溪组、长岭潘家湾组、平溪尖山、梁家坡组、皇妹山等地处偏远,生产生活极为不变,是否可以考虑通过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方式改变“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现状?有了想法,说干就干。我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和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2012年申请到平溪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成功搬迁148户698人,2012年下半年,会同班子成员积极争取小城镇建设开发项目,再次生态搬迁47户 206 人。2017年积极争取在平溪镇设立移民安置点,占地10095.23平方米,建设住房4栋120套,成功搬迁入住120户496人。同年,在移民新区建成平溪镇农贸市场,占地3亩,13个门面,规范市场经营主体经营方式,有效改善乱搭乱建及占道经营情况,方便群众贸易往来,镇容镇貌进一步美化,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很多搬迁群众都反应:到街上来住,吃菜、喝水都要钱,附近又没有土地,难以安心住下来啊。确实,很多群众世代都是农民,对土地的感情非常深厚,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勤快惯了的人你让他闲下来肯定是浑身难受。怎样才能让搬迁群众能稳下来,有比单一做农活赚取更多收入的门路?
我通过和班子商量,引进安置点扶贫工厂黄平县仁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微型电子产品,解决在家劳动力特别是安置点劳动力就业70余人;流转平溪安置点与大寨村委会之间土地5亩,将5亩土地平均分配划分为110块,标号让搬迁户抽签,建立了“微田园”农耕场所,让群众可在门前种植果蔬,解决了平溪大寨安置点110户搬迁户“菜篮子”问题;建成安置点文化活动广场、“四点半微课堂”、社区工会等配套措施,极大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壮大产业发展,增加脱贫门路。“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结合平溪实际和扶贫政策,科学谋划项目落地,提出“大力发展坝区产业和山地高效生态农业”项目发展模式。平溪村、大寨村、红龙村、农丰村地势平坦、面积宽广,可规模发展产业;长岭村、小地村、翁岩村比较偏远,山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经过多方对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引进黄平县山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黄平县且兰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远鸿科技有限公司、龙汇源精品水果有限公司,规模建成500亩茭白种植基地、618亩百香果种植基地(其中套种食用菌230亩270万棒)、100亩特色养殖小龙虾基地、120亩翁岩村龙汇源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农丰优质稻、葡萄种植基地,正规划扩大茭白项目、精品水果项目建设;山地产业主要以村合作社为实施主体,由黄平县武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完成400箱林下养蜂项目,由黄平县平溪镇长岭村华丰集体专业合作社实施林下养鸡项目,实施完成林下养鸡40950羽,圈舍建设1304平方米,消毒室建设4平方米5个,消毒设备5套,医疗室10平方米5个;由黄平县红梅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在皇妹山实施猕猴桃种植项目,规模种植红心猕猴桃220亩,仓库及工棚400平方米,仓库和工棚硬化5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设备建设。
为进一步壮大坝区产业,积极对接整合涉农资金等项目,争取实施了宽3.5米、长近7000米的机耕道进行全面硬化,积极协调坝区产业基地沟渠维修、水管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入住企业的基础设施提供有力保障,也为我镇建设500亩达标大坝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坝区附近的产业也进行辐射带动,积极帮助黄平县绿洲林业投资有限公司流转土地700亩用于种植精品水果,为黄平县龙汇源精品果苗有限责任公司扩建果苗种植基地105亩。有效带动辖区群众和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夯实脱贫之基。组织全镇干部职工、脱贫攻坚队员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扎实开展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教育摸底及补助全覆盖及安全饮水工作。截至日前,我镇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总数为1173户,已全部竣工验收并拨付补助资金;2019年完成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户数为1124户,2020年排查整治不彻底和新增需补齐短板共计41户,已全部完成整治工作;已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1115户4493人,5户25人因举家外出未签约,在家签约履约率达100%,按“签约一人、履约一人”要求,提供优质服务;建立教育各阶段学生就读台账和精准扶贫资助“应助尽助”台账,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和零辍学学生;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全镇4281户17189人户户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
关注弱势群体,脱贫路上“不掉队”。时代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忽视和遗忘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为避免此情况发生,我加强走访调研,重点关注老、弱、病、残等群体。实地查看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翁岩村湾河沟组彭金林夫妇。老汉彭金林,生于1932年,老伴孙文珍生于1937年。孙文珍精神严重失常,连基本的自身卫生清洁、饮食起居都毫无意识。两老人无儿无女,收养了一个女儿叫彭老秀,出嫁后生活也不好过,自己的日子自顾不暇,更无暇回家看望和照顾父母。2017年我去他家走访,揭开两老人日常用的锅,都是侵泡了好几天的老腌菜,走进卧室,暗沉沉的,寒冷的冬天只凌乱铺了一床薄薄的被褥。凄凉无依的两个老人让人心疼,让我惭愧不已。经过多次给彭金林做思想工作,固执的老人终于同意搬迁到平溪镇大寨安置点。50平米的新居,配齐卧室、厨房、卫生间、客厅、水、电等基础设施,安置点附近有卫生院、农贸市场、活动广场、超市等,日常生活极为方便。我组织老人的帮扶干部和网格员、村两委成员帮助老人把生活必须品搬至新窝,到安置点领取衣柜、窗帘、三件套、桌子、板凳等“两不愁三保障”物资并给他安置好。住进新居的第一天,彭金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说:“感谢李拓书记,感谢政府,感谢所有干部,没有忘记我和我老伴,我们有生之年居然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真的非常感谢。”
当我得知彭金林户老人养女彭老秀离婚了,还独自带着一个小孩。立马电话联系彭老秀,告知其抚养义务和国家脱贫政策,经与扶贫办多方对接,于2018年将彭金林夫妇养女彭老秀和外孙女彭莉纳入扶贫系统,按政策享受月城镇低保1945元,养老保险金、教育补助等,彭金林、孙文珍女儿彭老秀承诺她会尽赡养义务,努力工作照顾好两个老人和小孩。社区工作人员、帮扶干部和网格员不定期上门探望,送去米、油、面条等生活物资并帮助其打扫卫生,两老人的生活得到保障。
为进一步加大弱势群体扶贫力度,我会同社会事务站、各村两委强化政策落实。截至日前,全镇现有农村低保对象263户716人,月发放低保金14.4265万元,城镇低保37户114人,月发放低保金4.0091万元;2020年累计上报临时救助6户25人,累计申报资金2.2万元,小额临时救助发放20户1.27万元;2020年累计上报医疗救助36人,累计上报资金10.14万。月发3名贫困户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3150元;月发184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托养补助2.2093万元;月发331个80岁高龄老人补贴1.655万元,月发放27个90岁高龄老人补贴2700元。
关爱干部职工,脱贫攻坚有保障。基层工作繁重又复杂,特别是当前脱贫攻坚中心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极强的责任心才能落实落细各项扶贫政策。工作必须依靠干部职工才能落实,他们都非常辛苦。我积极争取修建计生卫生周转房 40套,干部职工·周转房45套, 整合项目资金把建成职工工会食堂,聘请2名食堂阿姨,为干部职工后勤生活提供保障。
我很关心干部职工思想动态,我比他们早工作几十年,在成长规划、思想认识等方面要比他们更加成熟。在工作之余,我经常性与干部职工交心谈心,和他们谈谈当前所做工作、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纠偏干部职工工作中、思想中、生活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让他们能健康成长。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继续带领干部群众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苦干实干拼命干,为全镇“真脱贫、脱真贫”而不懈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平溪镇人民政府:唐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