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与组织建设如同车之双轮,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同频共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如利剑高悬,斩除积弊沉疴;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则如夯基垒台,筑牢执政根基。这两项工作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我们党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与固本强基的战略定力,彰显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坚定决心。
一、作风之变:八项规定精神的穿透力重塑政治生态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年来,基层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某省直机关的调研数据显示,基层会议数量同比下降68%,文件简报精简率达75%,"文山会海"变成"云端办公"。在浙江某社区,干部入户走访从"带着本子记问题"转变为"带着方案解难题",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6%。这种变化不仅是工作方式的革新,更是政治文化的深层重构。
作风建设的穿透力体现在制度效能的持续释放。云南某县建立的"红黄牌"督办机制,将八项规定要求细化为23项具体指标,通过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作风问题"发现-整改-反馈"闭环管理。这种制度创新使作风建设从"运动式治理"转向"常态化监管",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性循环。
二、固本之策: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的系统化推进
中组部推进的基层党建"六大工程"构建起立体化工作体系。在广东佛山,"智慧党建"平台整合了327个村居党组织数据,通过AI算法精准识别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达标率提升至92%。这种科技赋能使党建工作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决策",实现精准施策。
组织体系创新催生治理效能倍增。重庆探索的"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2.3万个网格党支部建在小区楼栋,疫情期间动员12万党员志愿者构筑起"最后一百米"防护网。这种组织形态创新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彰显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时代价值。
三、协同之效:作风建设与组织建设的深度融合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作风建设与组织建设的深度融合正催生新的治理动能。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产生化学反应的质量变革。当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每个党组织的行为准则,当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具体实践,我们党就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更优异的答卷。这种实践创新,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发展,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生机活力的密码所在。(贵州惠昇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