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载,这场“徙木立信”的作风变革已深刻重塑政治生态。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广大党员干部需常举“长明灯”“探照灯”“聚光灯”,在学查改一体、知信行统一中锻造过硬作风。
常举“长明灯”破思想迷雾,当以“日日新”的执着夯实政治根基。“石可破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不可夺其赤。”思想防线的松动往往始于理论武装的松懈,当“小节无害论”的杂音仍在回响,当“隐身变异”的“四风”问题暗流涌动,折射出少数干部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出现锈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是要架起理论学习的大熔炉,把《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著作作为“淬火剂”,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主题党日“沉浸学”、专题读书班“集中学”等方式,将“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同时要杜绝“雨过地皮湿”的敷衍应付,防止“认认真真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唯有深学一层、多悟一分,方能打破“学归学、做归做”的割裂怪圈,真正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融入血脉的政治基因。
常举“探照灯”照作风死角,当以“事事严”的标准锤炼过硬品质。“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作风问题往往起于忽微,如果自查自纠“手电筒只照别人”,难免让“小管涌”沦为“大塌方”。当前“躺平式”应付检查、“侧身式”回避矛盾、“变形式”敷衍整改等现象犹存,有的干部对违规吃喝“心照不宣”,认为“酒杯一端政策放宽”;有的将调研异化为“景点打卡”,隔着车窗问民生、端着架子听民情;更有人把“八小时外”当作“法外之地”,在“朋友圈”“生活圈”里搞利益交易。这就要求查摆问题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对照党章党规“照镜子”,刀刃向内“动刀子”,既查“门好进事难办”的官僚做派,也查“调研隔着玻璃看”的形式主义;既揪“八小时内”的作风漏洞,也扫“八小时外”的思想尘垢。要让问题查摆成为“显微镜”和“探照灯”,以“庖丁解牛”的精细和“掘地三尺”的韧劲,将问题查深查透,撕下作风顽疾的“隐身衣”,让整改靶向直击要害、不留死角。
常举“聚光灯”晒实干答卷,当以“步步高”的标准巩固长效成果。“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整改落实最忌“一阵风”,若整改清单“纸上飘”、承诺践诺“打白条”,只会透支群众信任。现实中,有的地方“整改台账”洋洋洒洒,但“以会议落实整改”“用文件回应问题”的现象依旧;有的干部把“立行立改”异化为“文字游戏”,对顽瘴痼疾“绕着走”,对深层矛盾“拖着办”。改出成效,需有“抽丝剥茧”的巧劲,对“文山会海”等显性问题立行立改,对“躺平懒政”等隐疾深挖病根,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办实事的时间表、路线图。整改成效,既要看“当下改”的速度,更要建“长久立”的机制,要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金标准”,建立“挂号销号、动态跟踪、效果评估”的闭环链条,将公务接待“瘦身”、调研考察“减负”、民生服务“提速”等好做法固化为铁规矩,真正以作风之变赢得民心所向。(山东枣庄市委组织部:刘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