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开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目的是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要聚焦统计法定职责履行、统计违纪违法现象,治理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突出重点、发现问题、严明纪律,维护统计法律法规权威,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统计制度保障。值全国诚信诚实统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开展之际,基层统计部门应在统计服务数据高质量发展工作中有效地为基层政府在政策决策中精准地提供准确数据支撑。
加强思想觉悟,提升业务素质。基层部分统计干部队伍因整体知识、能力提升不足,统计业务不精,学习不透彻,法治意识淡薄,统计执法能力不足,造成统计数据造假,弄虚作假,极少数干部对统计法律法规认识不足,执法力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统计违法事实与其他违法行为一样,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严重后果,从而出现统计造假及弄虚作假行为。
严格加强管理,严肃考核机制。由于缺乏严谨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部分基层简单采取所谓“政绩”考核来决定一个干部的荣辱升降,其结果必然导致部分干部不干实事,不讲实话,一味地为追求所谓的“政绩”,从而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进而达到升职目的。
转换职能职责,提高数据质量。统计机构自身“软肋”职能发挥艰难是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内在因素。长期以来,基层统计转换职能呈滞后状态,不能与形势发展需要相适应,职能发挥不力,力量薄弱,而高质量数据审核需要一定人力才能够审定完成,有事甚至出现上报数据未经审核就直接进行联网直报,这种现象由于人手不够极易出现上报数据出现偏差情况。
建议:一是提升站位领会精神,认真研判数据风险。基层统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充分认识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意见》《办法》《规定》和《监督意见》精神实质,分析解剖基层在统计领域出现的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问题,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前移“补缺口”“堵漏洞”,守住统计数据质量这条生命线。
二是多头并进,切实化解风险隐患。通过建立健全统计数据管控制度,规范统计调查对象行为,加强对统计资料的审查,做到“数出有据”,不间断开展“双随机”检查和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做到问题早发现、偏差早干预、风险早解决,坚决严惩统计违纪违法行为,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举办统计培训班,召开业务培训会,贯彻国家各项统计报表制度,宣讲统计法律法规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统计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依法统计观念,让国家统计相关制度在基层无偏差地落地执行。
三是守数有责,加强正反“典型”教育,防范“数据出官”隐患。认真贯彻落实《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精神要点,将统计监督贯穿统计工作全过程,压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坚持和完善“联网直报”流程,加强历年在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中受到处分人员“正反典型”教育学习,形成不以数字论英雄,避免“官出数字、官出成绩”坚决杜绝“数字出官”现象。(贵州从江县统计局:潘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