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在深化作风建设中彰显财政担当
时间 :   2025-04-09 19:3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叶刚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年来,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越擦越亮。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门肩负着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特殊使命,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财政部门要始终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政治建设的“必答题”、作风建设的“基础桩”、改革发展的“先手棋”,在深化作风建设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以政领财,筑牢思想堤坝。财政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每项财政政策都承载着党的执政理念,每笔财政资金都体现着党的执政方向。必须深刻认识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简单的纪律要求,而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仍有个别干部存在“小节无害”的麻痹思想,认为财政业务工作过硬就可以“一俊遮百丑”。这种认识误区如不破除,就容易在政策制定、资金分配中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建立“首题必政治”学习机制,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党组会“第一议题”、干部教育“第一课程”、工作部署“第一要求”。通过建立作风建设“负面清单”、开展“作风体检”、组织“廉政家访”等创新形式,让纪律规矩内化为财政干部的政治基因。


以制强基,扎紧制度篱笆。财政资金管理具有鲜明的制度属性。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在差旅费管理、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规范,但制度执行中的“破窗效应”仍需警惕。个别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上搞变通、打擦边球,表面合规实则暗藏隐患。这些现象警示我们,制度建设既要织密笼子,更要强化制度刚性。构建“制度+科技”监管体系是破题关键,建立“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对异常波动实时提醒,形成“制度—执行—监督—反馈”闭环。在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推行“阳光财政”,通过全流程公开倒逼作风转变,让权力在制度轨道上规范运行。


以严固本,锻造财政铁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严的基调必须贯穿始终。财政干部手握“钱袋子”,时刻面临“围猎”风险。近年来查处的财政系统违纪违法案件表明,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同根同源、互为表里。要建立作风问题“三级联查”机制,机关纪委常态查、交叉检查重点查、引入第三方专业查,形成监督合力。推行作风建设“红黄牌”制度,对苗头性问题亮黄牌预警,对触碰红线者亮红牌问责。实施“青蓝工程”,通过新老结对、以案说法,让年轻干部系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建立干部作风档案,将作风建设成效与考核晋升挂钩,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财政部门要以“永远吹冲锋号”的政治自觉,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通过思想淬炼、制度创新、纪律整饬,持续锻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财政铁军,让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财政力量。(惠水县财政局:叶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