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从文山会海和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明显转变,大多数干部觉得解脱了、身心舒畅,家庭也有亲切感了。基层是服务百姓群众、推进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前沿。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让他们轻装上阵,推动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以好的作风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减负”不等于“减责”,实绩重于痕迹。为基层减负,减的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之负,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是不顾实际的“一刀切”“穷折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减负不是减责,更不是躺平。有的干部将减负作为不担当不作为的“挡箭牌”,让减负变了形走了味。对基层而言,一方面要坚决落实好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少些华而不实、虚头巴脑,精简会议与发文数量,把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要以减负为契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务实作风、严谨态度练就过硬本领,增强基层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基层事业蓬勃发展。
“去量”不等于“去质”,质量大于数量。村委会挂的牌子少了,要填写的报表更集中更简化了,指尖上的负担减下去了……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小马”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接下来,应该更加深入探索如何让“小马”变为“骏马”。要建立健全为基层干部减压的责任清单,通过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让基层治理责任分明、有序运转。另一方面,要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基层,赋予基层干部与其服务范围相匹配的职权,让基层干部有力做事、有人做事、有权做事、有心做事,工作起来更有底气、更加主动。
“松绑”不等于“松懈”,动力优于压力。基层干部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出路窄,为他们松绑减负,既要“治身”又要“疗心”。要用好关爱“暖心剂”,强化人文关怀,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求全责备,在政策激励、评优奖励、选拔培养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在政治上保障晋升的渠道、在待遇上解除其后顾之忧,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担当有为。同时,要让基层干部“甩开膀子放心干”,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容错机制建设,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消除“洗碗效应”的误区,避免“多干多措、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逆向惩罚,消除“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不良心态,真正让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为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坚持寻根、溯源、抓长,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为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夯实基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人民政府: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