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线”,也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在指尖冗余、考核加码、质效不实等关键处上持续发力,以“减”促“变”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提质增效。
减“指尖冗余”厘职责、赋权能,让“痕迹”变“实绩”。随着工作群和政务 APP 越来越多,强制推广下载使用、过度留痕、多头填报,基层干部“困于指尖”“束之手脚”,在追求数字政务、无纸化办公的过程中,不仅没有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反而导致台账泛滥、台账系统冗杂,过分追求台账的数量和形式,而忽略其实际价值,进而削弱了基层回应群众服务诉求的能力。为基层减负,必须明晰应尽之责和应管之事,避免基层因职责过重而疲于应付。要制定权责清单,划清列明职责事项、规范优化职权范围,构建分工合理、权责清晰、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体系,让报表减少、督查减少、会务减少,让基层清楚知道“该干什么活、该办什么事、该担什么责”。
减“考核加码”,强管控、压督考,让“压力”变“动力”。任务“压实到会议里、举措“落实”到文件中,考核变成简单考“材料”、查“痕迹”,这使得基层干部在面对频繁的检查与考核时感到压力倍增。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那些以随意摊派、层层加码”等方式增加基层干部负担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严厉查处,通过严格问责倒逼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主动整改。同时,要用好优化考核“指挥棒”,建立科学务实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实际问题的解决率、群众的满意度等作为干部评价标准,创新差异化考核,避免“一刀切”,量化与定性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原则,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减“质效不实”,转作风、优服务,让“虚功”变“实干”。减负在执行过程中面临少数“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形式主义落实形式主义”等问题,新旧负担“负上加负”,不仅不能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反而让其逃离不出泥潭又陷入沼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为基层减负,松绑的是形式主义的束缚,拧紧的却是实干担当的状态。减负不等于减责,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对标对表党风、党性要求,看清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及时校准思想偏差,改变工作作风,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方式和方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服务便捷性和满意度。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真正将力戒形式主义变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对基层减负的认识和重视,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减负路径和方法。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基层减负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基层减负的目标让基层工作人员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山东省诸城市昌城镇人民政府: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