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强则茂,基壮则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的有力支撑与坚实保障,必然要解决基层工作“超负荷”的问题,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放开手脚,真正将精力集中到推动改革开放、服务人民群众等重大任务上。因此,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推进基层减负见行见效,真正让基层工作回归本质,确保减负成果转化为惠民实绩。
筑根基,树牢实干导向。为基层减负,就是为实干撑腰鼓劲。重痕轻绩、材料依赖、加码考核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说到底是部分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不仅妨碍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更损害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阻碍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如果不能摆正政绩观,以实干为工作之要,基层减负只能是“隔靴搔痒”“按下葫芦又起了瓢”。因此,要不断淬火锻造立身为政之基,持续提高党性修养,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强化群众观念和责任担当,做到为大公、求大义、守大我。要以“四下基层”等工作法为抓手,聚焦群众反映最普遍、意见最突出的问题扎实调研、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同时应用好考核指挥棒,摒弃重迹不重绩的错误观念,既察过程又看结果,既重潜绩又看显绩,注重实际成效与群众满意度的双重考量,推动作风脱虚向实,让实干精神在基层蔚然成风。
出实招,助推化繁为简。基层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任何一项工作离开基层这个“驱动器”都难以运转顺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基层不仅处于直面群众服务诉求和社会矛盾的第一线,还承担着整个治理体系中每个层级逐级传导的政策执行压力。抓实抓好基层减负,避免“属地管理”成为“万能箩筐”,就必须厘清不同层级、部门间的职责边界,全面梳理基层权力事项清单,严格执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科学界定哪些工作是基层必须承担的“责任田”,哪些是上级部门应当履行的“自留地”,真正实现任务负担应减尽减、能减必减。要着力破除各种负担的固有定式,精简发文立项,规范村级挂牌和制度上墙,建立数据共享库来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采取“马路办公”“一线工作法”等就简方式督查检查,让基层干部从繁杂无味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回归主业主责。要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建立健全由基层“说了算”的减负成效评价机制,常态化做好典型问题核查通报,对执行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追查问责,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提质效,释放干事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提出,“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唯有扎实细致推进关心关爱干部工作,让基层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关怀,方能点燃其投身事业、创新创造的热情与活力,从而达到“一减N增”的效果,推动基层工作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要多听听干部心声、多问问干部冷暖、多关注干部成长,进一步完善“到基层培养、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的成长链条,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基层干部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敢于试错、勇于创新,不必因一时之失而畏手畏脚。要强化“基层至上”的理念,着眼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营造“部门围着基层转”的工作氛围,确保基层有充足的“弹药”应对复杂多变的治理挑战。同时,注重基层干部的能力培养,以名师帮带、专题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方式练就硬本领、铁肩膀,用干部成长的“加速度”推动基层提质增效按下“快进键”。(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委组织部:徐小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