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道“关”。但“上面一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政府在开展基层工作时,往往是任务重、时间紧,却又资源少,权力小,造成了“小马拉大车”的局面,不仅让基层干部背负了过重的压力,还严重影响了基层的治理效能和服务质量。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
“简则易从,繁则难效”。为“大车”减轻负担,做好“减法”。一个村委党群活动中心门口,挂满了十几块牌子,每一块都是不同部门要求设立的。这种权责不明的状况,进一步加重了基层工作的复杂程度,权力的太过分散,也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长效、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要解决问题,一定要先理清关系。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健全完善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制度体系,提升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健全完善“乡呼县应,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每一层级清楚自己职责所在,进一步理顺“党政领导、部门管理、属地责任”的关系,让工作的每一个“单位”都能各司其职,共担责,齐用力。同时,规范完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以上级政策为“指向”,拒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强加之“责”,让基层工作变得纯粹,使基层干部能把精力留在解决问题,服务人民上,轻装上阵,走好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小马”赋能扩权,做好“加法”。加强乡镇街道干部资源配置,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优化基层组织结构,壮大基层队伍力量。合理放权,给予基层干部更多的资源自主配置权和基层自主治理权,使一线干部真正有“权力”挑得起“基层重量”,有“胆量”担得起“基层责任”。同时,打好基层信息“攻坚战”,建立完善数据共享和实时交互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优化工作流程,让“数据多跑腿干部少跑腿”。提高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调动干部工作“激情和活力”,加强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令“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觉悟牢牢扎根,提升干部们的“内在动力”,多想办法把党的基层事业做好,落实监督好工作的后续展开,让基层工作不变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在基层留“烂尾楼”,把真正做点实事和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作为自己的政治追求。
要破解“小马拉大车”现象,绝不是一味的“减负”,也不是单纯的“加权”,而是应该权责匹配,稳步改革。基层工作不怕有困难,怕的是“层层下压”,只给压力不放权力;基层干部不怕“挑担子”,怕的是被“使绊子”,下边搭架子上边拆台子。“小马拉大车”反映的不仅是基层问题,也是风气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盛行,“追名逐利,投机钻营”之人猖狂,“守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干部却难得重用,慢慢的“层层任务难完成,件件事情压基层”,积压超过基层政府的运转处理能力,就导致了干部们对于基层工作“望而却步,浮于表面”。要想真正的整顿乱象,要从源头开始,全阶段做好落实审查工作,上行下效,在过程中为基层分担压力,给与基层更多的权力和空间,让基层干部有能力实现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有机会锻炼担当和水平,让基层干部当好“地方官、百姓管”,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能生根发芽。(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办事处: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