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登《“路无尽头,心有归处”(“我是党员,我在岗位”)》的贵州遵义游德祥帮助困难货车司机老饶,传递出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帮助困难货车司机的美好事迹。作为年轻的基层干部,我们如何修身养性,在实践中解决人民群众的痛点和难点。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要敢于担当作为
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干部的担当,就是在大事难事面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在急事危事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名利地位面前不计得失、顾全大局。古人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与担当,古人能做到的,我们作为党员干部为什么做不到呢?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遇事不避难,迎难而上,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在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推脱、挫折面前不退步、逆境面前不悲观、不达目的不罢休;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用行动激发热情,以担当排除阻力,用实现行动服务人民。游德祥同志就是因为敢于担当作为,群众遇到困难,才第一时间联系他,相信他。
我们的年轻党员干部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找到化解矛盾的具办法呢? 一是摒弃怕有风险,不敢创新突破的心里。面对困难和矛盾,不要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更不要凡事先想退路,只求自身安全,不想事业推进。二是摒弃怕干得多出错多,不敢主动干事的错误心里。有的党员干部害怕“挑水多、罐子摔得多”,奉行“多一事不如少 一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面对现实问题,存在担心干多了出现新矛盾的心理,故意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三是摒弃怕惹麻烦,不敢直面群众的心里。有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或信访,心存顾忌,担心一旦接手脱不了身,不表明态度、不正面回应、不积极解决。一些同志谈到,有些信访问题本来并不复杂,就是由于回避矛盾、躲避群众,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四是摒弃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有的奉行“干不成事不要紧、至少别得罪人”的思想,爱惜羽毛,明哲保身。
二、把群众事当自己事
广大党员干部,我们只有时刻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与群众心连心,拉进与群众的距离,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实践中,我们要真心对待群众,把群众的呼声和需求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群众解决问题和困难;在实践中,我们有真诚联系群众,通过尊重、理解和沟通,建立与群众的深厚
感情,减少隔阂。真实解决群众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注重实效,确保群众能够真正受益。此外,还要滋养理解群众、尊重群众、问计群众、把帮扶群众当习惯,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家事,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这种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工作方式,不仅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关键。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明白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着我不断地向前,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办理方式和方法,去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正如游德祥同志一样,正是因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所以才能把群众的困难迅速落到实处,赢得群众的好评。
三、加强党性修养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有的党员干部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活着只是为了吃饭,今朝有酒今朝醉,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只能是行尸走肉。现实生活中有个别干部事事以“我”为中心,搞自我设计,打个人的小算盘,时刻想的是“我”要当多大官,“我”要发多大财。为了自己“目标”的实现,不惜违犯党纪国法。其结果是“机关算尽”锒铛入狱。
一个人丧失理想信念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蜕化变质的开端。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和完善自己,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党的理想、党的使命而努力奋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党员和党的干部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去体现和实践党的性质。党性锻炼具有必然性、历史性和长期性。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觉悟,如何加强党性锻炼,是一个十分紧迫而现实的重要问题。他不仅仅关系到个人品德和素质,而且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和整体战斗力,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党的宗旨,坚定信念。(计划乡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