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国家兴盛系于民。”第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多措并举必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身处基层一线,要关注民生需求,找准民生痛点,解决民生难题,为改革发展增添动力。
关注民生需求,永葆“一心为民“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民生方面的重大改革以及保障民生的各项举措,将人民利益放在了改革发展、攻坚克难的首位。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将人民的需求作为重中之重,无论是科技的飞速发展还是社会各方面的改进,都紧紧围绕“民生需求”这一立足点展开。广大党员应牢记初心使命,从群众需求的小角度切入,了解群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家长里短到嘘寒问暖,从教育医疗到社保养老,成为群众利益的保障者,幸福的制造者。使更多的群众乘上改革的东风,确保群众的心声被听到,呼声有回应。
找准民生痛点,练就“体察民情”的火眼金睛。民心稳则国家强,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民心就是求发展。从呱呱坠地时的医疗保障,到牙牙学语后的教育资源;从遮风避雨的住房条件,到安享晚年的养老服务,民生贯穿于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党员干部要在工作的过程中要真切地融入到百姓生活中,以低姿态向群众取经,从百姓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入手,对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进行准确分析,以解剖麻雀的姿态精准定位群众痛点、堵点、难点,加大民生领域改革力度,以解决民生痛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决民生难题,铸成“人寿年丰”的铜墙铁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志向高远,把实现群众的幸福安康为己任,将群众满意度纳入自己的工作规划中,以坚毅无畏的冲劲和脚踏实地的干劲为群众谋利益。将解决了多少难题,办成了多少事作为衡量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面对民生难题时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域特征,及时调整思路,真正做到感同身受,以创新性思维创造新方法,灵活面对各种难题,将难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山东省临朐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王莹)